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黄陂智残托养所里,特殊“孩子”快乐长大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7-25 06:43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记者 彭仲 实习生李敏 陈晨 通讯员胡沛 冯涛 徐文婷)“爸爸,我给您送垃圾桶来了。”昨日,36岁的方必军提着10个废弃的油漆桶,冒着炎炎夏日来到黄陂区智力残疾人托养所门前。从大汗淋漓的小方手中接过这份“大礼”的副所长刘祥丰眼眶湿润了:“这孩子真的懂事了,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

  阿姨老师王梦凡在教学员写字。 记者彭仲 摄

  家住黄陂木兰乡的方必军是从黄陂智残托养所走出去的第一位能自食其力的智障人士。2010年12月,由黄陂区政府和区残联投资建设的黄陂智残托养所一投入运营,家境困难的方必军的父母就将他送到这里。刘祥丰告诉记者:“刚来时,小方沉默寡言,看到老师就害怕,连洗碗、洗澡这些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

  在托养所的工作人员、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方必军每天上课、写字、算术,参加模拟社会活动,家居生活、劳动技能等情景训练。小方开始变得开朗,并学会了不少技能。今年春节后,已初步恢复的方必军在汉口的一家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每天能挣到80元钱。这次带回托养所的废弃油漆桶,是他特地在工地上搜集起来,专门带回托养所给“刘爸爸作垃圾桶用的。”

  在王家河街公路边树林中一排蓝房子里,还有29位学员跟方必军类似,来自黄陂各地的低保、特困家庭的智障人士,年龄最大的有53岁,最小的也有17岁。“别看他们外表都已是成人,实际上都还是不懂事的大孩子。”刘祥丰告诉记者。虽然都有先天性的智力残疾,但这些“孩子”却能感受到托养所的10多位工作人员和老师的爱,成了他们的“爸爸”、“阿姨”、“大大(黄陂方言:奶奶)”。

  责编:宗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