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46幅“绿色屏风”呵护大武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8-16 03:35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 记者明眺生 胡蝶 谢东波 实习生 张盼 通讯员李军 赵旋 汤鹏)大武汉正悄然展开一项规模空前的行动:用花草树木“编织”一条条巨大的“绿色屏风”,再用“绿色屏风”作线条,给城市划出大大小小的“格子”。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城市各大功能区彼此打扰,还能使城市变得更漂亮、更生态、更安全。
 
    这些巨大的“绿色屏风”,被规划专家称作“生态隔离带”。

    昨天,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已划定府河、武湖、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水系等6大放射状“绿色屏风”(即“绿楔”),三环线绿化景观带等近40条线状“绿色屏风”。

    目前,外环线环城林带、三环线绿化景观带、汉阳六湖连通生态廊道、东沙连通生态廊道4条“绿色屏风”已初具规模。张公堤森林公园、巡司河生态廊道、青山工人村生态隔离带等“绿色屏风”正加紧建设。预计到2020年,“绿色屏风”全部完工。 

    市规划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副总规划师汪云介绍,我市空间发展格局为“1+6”:一个主城区,加外围6座新城组群。如果不将它们隔开并加以控制,主城区会一圈圈地向外蔓延,最后形成一个“巨无霸”。人口过多、交通拥挤、公共设施不足等“城市病”,也会随之而来。这种被中外许多城市摒弃的落后发展模式,就是俗称的“摊大饼”。

    “不让城市‘摊大饼’,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绿色植物分隔。”汪云说。

    在40多条“绿色屏风”中,全长92公里、两侧各宽50米的三环线绿化景观带举足轻重。它像一个美丽的大绿环,将主城区和6座新城组群分开。将来,武汉再怎么发展,主城区都跨不过三环线这道“绿门槛”。

    分布在主城区周边的6个放射状“绿色屏风”,像6枚绿色的楔子,嵌入新城组群之间,防止将来它们“打成一片”。

    各个功能区虽被隔开,却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我市将建多条廊道式“绿色屏风”,将它们连通。已建的外环线环城森林带,在建的四环线绿化带,就是连通6大新城组群的生态走廊。

    “绿色屏风”除分隔连通、美化环境外,还有休闲旅游、体育健身、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等多种本事,堪称绿地中的“全能选手”。
 
    6大“绿楔”内,山水资源十分丰富。硃砂湖、后湖、七龙湖、柏泉、龙泉山、东湖、八分山、武湖、慈惠等40座公园、景区、休闲度假区和生态农业园,在其间星罗棋布。这些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形成的“绿色屏风”,将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土。

    “风道”犹如人的呼吸道,是城市必不可少的通风走廊。如果城市外围被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环绕,生活在城内的居民定会感觉不爽。因此,我市规划将东北部的武湖绿楔、东南部的汤逊湖绿楔,与长江天然“风廊”一道,组成城市的主要“风道”,让城市畅快地“呼吸”,并缓解热岛效应。

    市园林科研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对全市65种代表性树木,进行生态指标定量研究发现,一棵银木一天可以释放氧气一公斤,足够一名成年人呼吸一天。市园林科研所工程师史红文称,种有几万、十几万,甚至数百万棵树木的“绿色屏风”,无疑是城市的一座座天然氧吧。

    武汉林业集团算过一笔账:建成7年来,外环线环城森林带每年在释放氧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创造的综合生态效益,折算达8.93亿元!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正着手研究,准备借鉴国外经验,将部分生态隔离带建成有防灾减灾功能的生态公园。一旦发生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可以迅速把人群疏散到这些临时避难所,躲避灾害。

责编:王树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