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螃蟹PK“阳澄湖”河蟹 四大瓶颈待突破
探析
“梁子”PK“阳澄湖”
四大瓶颈有待突破
我省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美誉,全省共有百亩以上湖泊800余个,面积约290万亩,其中大部分以适合河蟹生长育肥的草型湖泊为主,湖泊水质清新,天然饵料丰富,养殖环境优越。此外,我省现有精养鱼池500多万亩,低洼冷浸田约1200万亩,具有发展河蟹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据初步测算,现有湖泊按照三年一轮换生态养殖模式,每年养殖面积可达100万亩,年产河蟹3万吨以上;池塘若按200万亩规模,年产河蟹15万吨;另外,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的循环农业模式,还可每年新增2万吨。
拥有上述先天条件,但我省仍为河蟹大省而非河蟹强省。据省水产专家介绍,“梁子”要与“阳澄湖”PK,目前存在四大瓶颈有待突破。
首先是优质苗种严重缺乏。受河蟹生殖洄游须到海水产卵繁殖的限制,我省100%的苗种依赖从江苏、安徽等地引进,适应性差、成活率低,导致养殖成本高、质量控制难,成为制约我省河蟹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其次是先进技术推广不够。尽管汉南、仙桃等地的水质在线监测、疾病远程诊断等现代化养殖技术试验成效明显,但受基层技术人员缺乏、设施投入成本高等因素制约,大部分养殖户未完全掌握生态养蟹的先进技术,导致河蟹价格与江苏差距较大。
再者,池塘专养发展不快。我省河蟹养殖单产仅为26.7公斤/亩,远不及江苏71.8公斤/亩的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江苏以高产高效的池塘和稻田养殖为主,而我省由于池塘养殖起步晚,部分养殖户仍停留在大湖生态放养阶段,导致产量和效益相差巨大。
还有,品牌影响力尚待提高。尽管“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洪湖清水”大闸蟹、“汉南喜鹊湖”大河蟹已初显品牌威力,但由于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市场开拓发力不够,与“阳澄湖”大闸蟹相比,我省河蟹在产品包装、境内外营销网络构建和品牌宣传上亟需加大工作力度。
尽管湖北河蟹产业相比江苏有差距,但我省水产专家认为,我省有资源可补、有条件可赶、有潜力可挖,加快河蟹产业发展,打造百亿元产业,既大有希望,也正当其时。
花絮
客人点的“梁子湖”
端来的却是“阳澄湖”
昨日会上,省水产局一位人士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省举行的一次规格颇高的招待会上,东道主自豪地推销起我省的梁子湖河蟹,并为客人点了一些品尝。哪知服务员端上来的螃蟹脚上,挂着的却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防伪吊牌。
原来,因为名气原因,这家酒店没有购进梁子湖河蟹,他们常备的是“阳澄湖大闸蟹”。
责编 吴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