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官桥湖蓝藻水华事件
(楚天都市报)近日,东湖官桥湖水域蓝藻再度爆发(本报8月21日A11版曾予报道),尽管昨日的一场及时雨,让持续六日的官桥湖蓝藻水华明显减轻,但湖中游船仍乏人问津。绿得刺眼的湖面,泛着臭味,随处可见蓝藻裹挟着的各色垃圾,以及翻白的死鱼。
官桥湖,东湖14个子湖之一,1.8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仅占东湖33平方公里总面积的5.6%。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湖,近10年来,频繁因死鱼翻塘或蓝藻水华等环境污染问题见诸报端,由于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有损东湖的整体形象,它甚至被排除在东湖整体水质评价的点位之外。
这个湖,也成为武汉斥巨资治理湖泊的“试验田”,然而,至今官桥湖仍未能回报给人们一个“笑脸”。官桥湖难治的背后,究竟是治理技术的无奈,还是其它因素所致?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试图拨开粘稠的蓝藻水华表象,一探究竟。
专项治污成效为何不明显?
21日上午,武昌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向官桥湖中投药抑藻,引起了东湖风光村居民周先茂的注意。“三年前,有家汉龙公司曾为这个湖治污,也是投放一种药水,开始湖水黑臭有点好转,不过并没有大的改观,后来不知怎么就搬走了。”
在卓刀泉北路的湖边,记者看到一个废弃的岗亭,上面印刷着几排宣传语:“抑藻治污,经湖济民,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落款是“汉龙集团”。岗亭内,已俨然成了一个垃圾堆。附近一名游船经营者说,这里曾是汉龙公司投放治污药剂的一个点,早在去年就废弃了。
对岸的湖边,汉龙公司官桥湖项目部还在,不过已人去屋空,只有一名风光村渔场的工作人员在此值守。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男子,指着岸边一艘木船上的方形大白桶说,汉龙项目部是2009年进来的,当时有数十个这样的白色塑料桶,往湖中投放液体的生物制剂。
记者从水务部门了解到,2009年,为迎接当年底在汉召开的世界湖泊大会,武汉市投巨资提升城区湖泊水质,官桥湖亦在治理之中。当年6月,承担官桥湖生化治污工程的四川汉龙公司承诺:10月30日前,消除湖水黑臭,抑制蓝藻爆发。汉龙公司当时称,每周向湖中投放10吨抑藻液体,这种制剂可将水体中富营养因子转化成能被水生动物消耗的浮游生物,以切断有害藻类的营养供给。
然而,承诺并没有变为现实。环保部门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当时官桥湖水体黑臭有所好转,但水质并无明显改善,“治标不治本”。从监测情况来看,官桥湖近年来水质一直处于劣V类标准。
而2009年8月爆发一次24年来最大面积的蓝藻水华,更是让官桥湖的治理引来一片质疑声。对此,当时汉龙官桥湖项目部的负责人马生富表示,“湖水正在治理中,发生蓝藻水华是正常现象,且在可控制范围内。”
记者辗转联系到汉龙集团旗下的四川汉龙莱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工程部的李经理告知,该公司确实承接了官桥湖治理项目,之前对官桥湖投放生化制剂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之后汉龙公司又参与了官桥湖的湖底清淤工作,去年底已完成所有工作,武汉分公司也随之撤销。目前,负责武汉官桥湖治理项目的项目部已解散,马生富也已辞职离开。“公司是以项目为依托的,武汉的项目已结束,分公司也就解散了。”
尽管几番努力,记者未能联系上已辞职的马生富,但当时面对媒体“越治越脏是不是技术有问题”的追问中,马生富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多少透露一些玄机,“本来水就这么脏,还在排污,我们也不好办!”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