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探访华中农业大学标本馆 用标本记录的世界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8-29 09:34 来源:
【字体:

  ·手记

  这些标本美丽得如此残酷

  在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中,我进入了一个仿佛凝固了的世界,静静欣赏着这些制作精美的标本和生态场景,感觉整个地球生命的过去与现在被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瞬间。一件标本就是一段生命演化的珍贵历史,一件标本就是一段蓝色星球的独家回忆。

  在参观蝴蝶展厅的时候,胡胜说“这里的很多蝴蝶都很少见了,比如金斑喙凤蝶,这也是唯一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名录的蝴蝶。”

  这段话让我突然想起,我是有多久没有在城市里看到蝴蝶在空中飞舞了,脑海中蝴蝶的印象已渐淡化。“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也许再过几年,居住在城市的我们也只能在梦中或者标本馆中看到这些美丽的生物了。

  越珍贵的标本,在自然界越濒临灭绝。看着眼前一个个被标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标签的动物,感触颇多。

  在标本馆里,一只全身五彩斑斓的鸟类吸引了我的注意。这只鸟站在一根树枝上,体态极为华美。“这只异常漂亮的小鸟是天堂鸟,原产地是在地球另一面的南美亚马逊雨林,由于其羽毛艳丽独特,几乎已被人类捕杀殆尽。”

  标本赋予其再生,但仅仅只是躯壳,失去了的再也挽回不来了。

  让我最为心痛的是看到中华鲟的标本,曾经在湖里自由穿梭的中华鲟如今被锁在玻璃橱窗内,干巴巴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修建以及长江里繁忙的航运对中华鲟的繁殖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中华鲟这个物种已经濒危,人类不得不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希望能挽救它。”胡胜叹息道。

  随着人类所谓文明的进程,一个又一个物种在喧嚣的城市背景下悄无声息地永远逝去。多年以后,会有多少物种,只能在标本馆的橱窗中,还可以看见它们生动的姿态和面容,听见的却是它们无声的孤独而绝望的哀鸣。

  武当山悬崖边,4个人守了三天

  每一个标本背后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在生态景观区的角落有一只非常不起眼的小动物标本——红白鼯鼠,但该标本来之不易。“当时在武当山的悬崖边,我们4个人守了3天才采集到”,华农标本馆负责标本制作及维护的工程师陈喜群说。

  今年近50岁的陈喜群参与了标本馆大部分兽类和鸟类标本的制作,其中野生动物展厅的中华鲟标本就是陈喜群1992年做的。

  “1987年的武当山鸟兽资源调查科考项目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科研标本采集经历”,陈喜群在回忆之前采集标本的经历时说,“当时华农派了8个人去武当山采集鸟类兽类标本。”

  据陈喜群介绍,那次的科研经历十分的辛苦,当时他们一行人背着二三十公斤野外制作标本的装备,每天走近百公里的山路。“在武当山一驻扎就是七八个月,走到哪里就住在当地的居民家里,就这样,这个科研项目就进行了3年。”陈喜群表示,他们要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海拔地区调查当时当地的鸟类兽类资源并即时就地采集制作标本。

  红白鼯鼠就是当时陈喜群和其他科考队员在武当山的一个悬崖边采集到的。红白鼯鼠又叫飞鼠,喜欢在黑暗的夜间环境活动,因而科研队员只有在夜间才可能发现该动物,陈喜群和其他三位同事在悬崖边如守株待兔般,连续3天苦苦守候到深夜才采集到了两只红白鼯鼠标本。

  “一件件标本展现给大家的是它的外观,然而这背后的故事,却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