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张结婚证见证时代变迁
(长江日报 记者万强 通讯员石战 刘金峰)昨日下午,30张馆藏结婚证刚刚在积玉桥街锦江社区亮相,立即被社区居民打了围。78岁的彭群娣站在一张58年前的结婚证前,对84岁的老伴徐书华说:“这跟我们当年的结婚证一模一样。”
昨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5周年的日子,武昌区档案局为启动“档案宣传进社区”活动,从20余万件馆藏婚姻登记档案中,精选出30张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不同样式的结婚证,制成了展板对外展出。
第一部婚姻法颁布25天后所发
该馆所藏的第一份结婚证的发放日期是1950年5月25日,男方38岁,女方22岁,证中间有5个空心字,写的是“结婚证明书”,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签署,左下角还有时任局长易吉光的签名,另有“七二二”的字样。因为该证是在第一部婚姻法颁布25天后所发,武昌档案局局长宋杰判断,这份结婚证当属武汉解放后发放的第722张结婚证。
市长区长街办主任都有签发
有趣的是,到了1950年以后,结婚证开始呈现多样化。一张1951年出自襄阳市的结婚证,还印有一对鸳鸯和一对红烛,而且签字一栏居然是该市市长的签名,而与此相对的是,一张1957年领自哈尔滨的结婚证,签名者则是街道办事处主任。一张1953年由武昌区颁发的结婚证,其签署者除时任区长张彬外,还有时任副区长陈练武。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出现毛主席语录
30张结婚证中,既有领自本省蒲圻县(今赤壁市)、武昌县(今江夏区)、崇阳县,也有出自北京、上海、天津、郑州、长沙等地,色彩、装饰、大小、字体、印章等各有不同。
1957年出自鄂城县(今鄂州市)的结婚证上,醒目地写有“自主自愿”4个大字。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结婚证上出现了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语录,一位那个年代结婚的老者回忆道:“我们那时候到婚姻登记处领结婚证时,还要带上红宝书。”
新世纪结婚证上出现国籍一栏
有一张1987年的结婚证吸引了围观者的兴趣,该证是丹江口市颁发的,上面贴有男女双方的彩色照片。而上月25日刚在武昌区婚姻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的王琦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结婚证和2008年由民政部统一印制的结婚证一模一样,上面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列出了国籍一栏。“这说明我国的涉外婚姻越来越普遍了”。
编辑:任斌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