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开全省高校方言班专教武汉话
普通话武汉话换着来
昨天,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4楼教室里,48个学员正端坐在课桌前,认真听着讲台上阮桂君老师的讲课。学员既有白发老者,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武汉话的音调最难学,比如武汉中的‘去’有多个转调。”阮桂君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内容,一边生动地表演这个音的发音。
在这节课中,阮老师全程都是用的普通话和国际音标来告诉大家如何规范地讲武汉话。其中,讲到武汉话的具体发音时,他还用武汉话进行演示。
他给大家介绍了国际音标的重要性,很多人写了多本方言的书,可是大家都看不懂,无法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成果,学习好国际音标,才能更好地掌握和学会说武汉话。国际音标是一字一音,一音一字,课上他用比较生动的“舌头”图解,来给大家讲解国际音标里的八个元音,既生动又易懂。
这次研究班的学员有五十余人,其中外地人居多。最年长的学员姓姜,今年75岁。
姜爹爹说,他是武汉人,原是一名武汉大学的化学老师,退休后喜欢上文学和历史,研究过京剧史。在研究京剧名角谭鑫培与武汉的关系时,涉及到了方言问题。随后他看了几本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朱建颂的书,从此对武汉方言产生兴趣,那时他已经近70岁了。在后来研究武汉方言过程中,他与朱建颂老师相识,也曾与朱教授进行过几次交流。他在报纸上看到“武汉方言研究班”开办的消息,立刻打电话联系了举办人朱教授,得到参与的机会。
[学生探访]
听课可以了解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的张兰艳同学,来自江西,在武汉生活了二年。
“武汉话最难学的就是音调,武汉话最后的音是上扬的,而我们家乡话是下抑的。”张兰艳说,初来武汉曾闹过笑话,武汉话中“过早”最后的“早”字是上扬的,而她以为是“洗澡”的意思,她在街上听到有人问“过早冇”,她很纳闷为何武汉人一早上就会问洗澡的话题。最后咨询了武汉同学才知道是吃了早饭没有的意思。
而参加这个班,张兰艳便想借此更好地掌握武汉话,并融入武汉的生活,了解武汉。
采访中,学员中不少省外的在汉大学生都有此想法。
[课间花絮]
新洲学者来“找茬”
新洲龙口人杨东辉平时热爱研究方言,他已研究了两年龙口方言。
杨东辉说,他平时主要是自己钻研,同时上网学习资料。他把自己约10万字的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包括“特色方言”、“音变索引”、“俚语汇编”等部分,并命名为《原生态龙口方言》。
“因为担心有不专业的地方,所以还没有出版。”听完研究班的第一节课后,杨东辉认为很有用。他翻看自己写的书,指着一处音标说,根据刚才老师讲解的,他这个地方写错了。他要把这些课好好听完,回去修改。
潜江老汉当“插班生”
潜江语言爱好者刘谦元,自幼爱好民俗文化,2009年退休后,着力荆楚方言(以潜江为主)资料的搜集整理、考证研究。
近日,刘谦元从广播里知道武汉方言课开班很高兴,报名时最终还是晚了一步,方言课的学员已全部招满。他通过多方努力,最终老师特许了一个名额给他,他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刘谦元说,潜江话也是武汉话的一个分支,武汉话在以前并不属于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他想在这个课堂上和老师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好地研究方言。
武汉伢来“回炉”
地地道道的武汉伢扈娜毕业3年,目前在湖北经视《咵天》栏目做编导。因为该栏目是一档方言类栏目,扈娜几乎每天都要和武汉话打交道。
扈娜说,该栏目主要讲述老百姓生活中的故事,栏目的主持人说武汉话,采访对象也大多说的是武汉话。她并没经历过武汉话的专业培训,平时的采访都是凭借生活经历的积累。但是年纪偏大的武汉人和年轻武汉人说话有差别,武汉三镇的口音有不同,有些特定词汇的意思也需要了解,所以她希望借助此次的研究班系统地学习一下武汉话,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展示武汉话的魅力与特点。
“我想把武汉话当成一个学科来学。”扈娜说,她还特地买了一本音韵学的书籍。但因为有点难,全靠自学有点吃力,因此想借助研究班学习。
[课程探秘]
豪华师资,免费授课
此次开设方言课,授课阵容中除有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之称的86岁教授朱建颂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范新干教授和武汉大学副教授阮桂君也在这次义务授课名单里。
据悉,此次活动从9月8日起,每个周六、周日上午8点半到11点,持续一个月。课程主要有国际音标、音韵学、武汉方言。
这种方言班在全国高校尚属首例。
今年8月8日,“布衣参事”胡全志受朱建颂教授的委托,开始在网络上征集学员。征集一经发出,二天内网上报名就报满,截至昨日下午6点汉网帖子有4508个点击率。
除了交流,更多为研究
朱建颂教授说,开办这个班的想法很早就有了,但一直没有提出来,武汉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很多没有被“挖掘”和保留,他觉得很可惜。他的梦想是能够成立“武汉方言研究中心”,这样可以让一些业余“班子”转成正规军,用集体的力量扩大武汉方言影响。
据第一堂课老师阮桂君介绍,此次研究班的课程内容,是他针对这次学员的特点特别设计的,适合各个层次的学员。他本人从事方言研究多年,对武汉文化发展很关注。
阮桂君认为,人们需要寻找城市的灵魂,语言是最好的归属感,武汉话对武汉人来说意义非常深远。他们几个专家愿意为民间武汉方言研究者提供一个深入学习武汉方言的机会,双方合作将语言文化搞好,提高民间研究水平,为文化发展做贡献。
“布衣参事”胡全志说:武汉方言是武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办方言课主要是为了培训一些民间研究骨干,以他们为基础更好地研究武汉话,让武汉方言研究后继有人。他认为,武汉市创建“文化之城”,而武汉方言是武汉文化之一,这是一项事业。
责编:邓小龙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