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汉正街“拖不起”汉口北准备好了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9-13 07:19 来源:
【字体:

   

    (楚天都市报 记者陈珂 刘昊 苏永华)截至目前,汉正街总共20041户商户中,七成已在汉口北购买或租赁商铺用于经营。但是,已在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张营业的只有7800户。
    对汉正街必须外迁、迁到汉口北,绝大多数汉正街商户都已接受。但部分商户在实际经营中采取了持观望态度:先在汉口北占个“位子”,汉正街的生意也不放,视情况再做决定。
    导致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部分搬迁政策执行中时紧时松,使部分商户对彻底搬迁有些犹豫。

    “禁货令”下,大货车畅行无阻

    去年8月15日,为促进老市场搬迁,解决汉正街区域交通混乱、消防隐患等诸多问题,武汉正式对汉正街实行禁货、禁客令,不允许货车和长途客车进出。
    按交管部门通告,月湖桥、晴川桥(含引桥)以及沿河大道-沿江大道-三阳路-京汉大道-硚口路-沿河大道合围区域(含列名道路)内道路,全天禁止货车(含厢式货车)、长途营运客车通行。
    一年后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虽然长途客车已在汉正街不见踪影,但每当入夜,大货车仍如“过江之鲫”飞驰在沿河大道上,并最终驶向汉正街。
    8月25日晚上9:30,记者在沿河大道、江汉一桥桥下路口蹲守仅半个小时,就看到17辆大货车驶入或驶出汉正街,甚至不乏长达10米以上的挂式货车。8月26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利济南路、沿河大道等区域,同样看到大货车停靠路旁,工人们不断将货物搬上搬下。而这些大货车不远处,就竖立着“禁止货车/长途客车通行整治点”的告示牌。“去年确实清静过一阵子,但很快货车喇叭声就重新响起,凌晨三四点楼下就有货车在装货,经常还有人高声指挥,睡觉都能被吵醒。”说起禁货,家住沿河大道滨水香苑的胡婆婆就一肚子火。
    在滨水香苑楼下沿河大道50米区域内,记者就看到5辆货车停靠路边,每辆车周围都有4、5个工人们甩开膀子装货。在利济南路,几个工人正围着一辆依维柯忙碌。原来依维柯拆除了后排座位,变身更为隐蔽的货车。在汉正街暨济商城门口,一辆厢式货车就在“光天化日”下搬运货物。“白天装,我们晚上才能走。”该货车司机对记者说。

    谁为货车进城留下“通道”

    “禁货令”莫非已成一纸空文?
    25日晚,记者走访3个可从中山大道转入沿河大道的路口,试图摸清大货车进入汉正街的路线。
    当晚10:40,在利济南路路口,记者看到一个岗亭,3位工作人员在岗。“这里(利济南路)现在是单行道,只能出汉正街不能进汉正街,大货车更不可能从这里进。”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一位停靠在汉正街,挂赣G牌照的货车司机,在闲聊中告诉记者,他每次来拉货必须要货老板跟车,而货老板同样会找个“带路”的。以这次进入汉正街为例,他先从解放大道拐上武展西路,过京汉大道后上游艺路,再经顺道街、利北路,上中山大道,最后顺利进入多福路。“带路的要收300块钱,他能带你走没有执法员的线路。”货车司机透露。为证实这一说法,记者在汉正街咨询多家物流公司,对方对“带路”的报价从300~500元不等,且都宣称带不进来不会收钱。
    花钱就能“通关”?面对这一现象,记者准备向汉正街道办事处求证,但对方拒绝接受采访。26日上午,在崇仁路中山大道路口,记者向一位正在执勤的交警反映,半夜有货车从此路段进入汉正街,且当时没有人管理。该交警则称,“不可能,我们每天都在此执勤。”

    “禁货”不严成外迁最大障碍

    实际上,禁货未能彻底堵住货车进出汉正街,不仅仅是交通管制的问题,其正对武汉3年搬迁汉正街的大战略,形成无形的“阻碍”。
    26日中午12点,在沿河大道利济南路公交车站,一辆公交车还未停稳,张先珠就大声拍打公交车的后门。随着拥挤的人潮,她费尽力气将3大包1人高的货物搬上车。“以前坐大巴可以直接到汉正街,打完货再坐车回老河口。”在晃晃悠悠的公交车上,张先珠一手扶住货物,一边对记者说,现在汉正街禁货、禁客,她必须先坐大巴到武昌,然后转公交到汉口,长途+市内公交差不多要耗费6、7个小时,甚至不得不在武汉住一晚。对于她这样一次打货2、3千的中小买家,这个成本让她耗不起。
    相比张先珠这样的小买家,一些大买家对禁货禁客后多出的成本,就不那么在乎。“一车货就三五万,也不在乎多几百块成本(带路费)。”黄石一家超市的买手黄先生,一边指挥工人装车,一边对记者说。黄先生来汉正街打货已有四五年历史。他负责整个超市的采购,大到热水器,小到卫生纸,都能在方圆3公里不到的汉正街找到,他依然愿意来此打货。
    而这些买家之所以愿意承受更高的成本,依然来汉正街打货,在于虽然汉正街禁货,但总有各种方式能够“绕过”,更何况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熟悉的商家还在汉正街坚守。“禁货禁客后,冲击确实有。”在汉正街暨济商城做生意的李老板对记者说,长沙、四川等外省中小买家,因交通不便,可能不再来汉正街。“但这部分只占我生意的2成,那些大客户,即便多了几百块货车进出的成本,平摊到货物里,也不算大,他们还是会过来,有人来,我当然要继续在汉正街做生意。”

    汉正街“拖不起”,汉口北“等不起”

    “禁货”下的汉正街,虽然不“影响”买卖双方继续做生意,但对于汉正街2万多商户来说,汉正街禁货、禁止民房做仓库等规范措施不断推进,汉正街改造、搬迁已成大势所趋。
    李老板在汉正街做了15年生意,主营清洁用品批发,用他的话说,“生意做到极限了”。此前,李老板的租用门面附近一民房做仓库,由于消防不达标,已被清退,他只能在舵落口租用正规仓库。但由于与门面相隔太远,虽然雇了几个小工,遇到临时调货,李老板总是手忙脚乱,不仅常常发错货,看守监守自盗的现象也有发生。“管理上根本顾不过来。”李老板自嘲说,做了15年生意还是做不大,一次打货1万以上的客户,就是大客户。
    实际上,不仅仅是李老板一个人,整个汉正街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销售量和交易额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但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下滑,汉正街市场在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排名从“老大”退至“老八”。随着义乌、北京、重庆、江苏等地的批发市场相继登场,汉正街市场的辐射范围日渐萎缩,由一个全国性的批发市场蜕变成一个区域性市场,覆盖范围仅限于华中地区。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汉正街整治从未间断,但始终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久居闹市的种种弊端,制约了汉正街的长期发展。武汉到达全国主要城市的半径均在1000公里内,面对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武汉的商业和流通业振兴大业,很难再依托汉正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