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钢铁流通企业抱团抗“严冬”
长江日报记者彭仲 实习生李敏 陈晨
“两年前,卖一吨钢材可以赚400元,现在只能赚块把钱。”昨日,在江岸丹水池湖北省金属材料交易市场内,商户们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要不是钱都压进去了,我们真想改行去卖菜”。
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到今年7月,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为1.68元/吨。
“开门即亏”:经销户营业不足二成
“市场里已经有10多家商户因欠债跑路了,现在开门的也是在硬撑。”昨日,当记者来到江岸丹水池解放大道旁的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仅有几户开门营业的钢材商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昔日经常被运钢材的大卡车堵得水泄不通的解放大道如今畅行无阻。钢材市场车辆出入管理员罗冬生告诉记者,前几年钢材市场行情好,一天车辆出入至少有120多辆,而现在每天高峰期也才80多辆,少的时候只有一二十辆。
而在市场存货的仓库和空地上,也只有几个工人在检查钢材。记者数了一下,市场里100多户经销商,开门营业的连20户都不到。
“前几年一吨钢材最高能卖到4500元,现在只有3000多元。”武汉君幸伟业物资有限公司经理幸宝君向记者介绍:前两年一天能卖掉800吨钢材,今年有时候一天卖的钢材只能以公斤计算,甚至几天不开张的时候都有。
已在此经营了4年多的武汉东顺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辉也向记者诉苦:现在钢材价格再低也没有人买,完全靠以前的一些老客户在支撑。而随着物流、人力、物业等成本的上升,基本是“开门即亏”的状态。
跑路或坚守:钢材商面临两难
“目前我们公司基本还能够维持,希望能守到钢材市场回暖的那一天。”幸宝君无奈地说。还在坚守的商户们对目前的钢材市场十分悲观。武汉东楚工贸有限公司经理赵丹告诉记者:往年一年的销量有7万吨—8万吨,今年连4万吨都没有。
经历了近20年武汉钢材市场起伏的武汉中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忠向记者介绍:目前武钢、宝钢等大型钢企都已直接与东风、一汽、海尔等大型用钢客户合作,钢贸商实际上只是面对中小客户。由于现在钢厂自身都不景气,钢贸商必须用现款才能从钢厂拿货,而大部分客户又要求钢贸商赊销,两者夹击令钢贸企业异常艰难。
“国家连续的紧缩政策出台,让中小型钢贸企业几乎无法从银行贷款,强烈的融资需求迫使很多老板不得已转向了民间融资渠道,这又反过来拉高了融资成本。众多老板跑路就是因为资金链断裂。”
有百余商户的丹水池钢材市场里仅有不到20户开门营业。
抱团脱困:“钢联网”转型升级
今年4月,武汉市钢铁物资行业协会成立,400多家钢铁流通企业加入。协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帮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目前已经获得了汉口银行、广发银行授信的130亿元,有十几家钢铁企业获得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融资,初步摆脱困境。
市钢铁物资行业协会还与江岸区、黄陂区及银行机构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欲投资100亿元建设武汉市钢铁深加工项目。协会会长鲁建国表示: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钢贸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手钱一手货赚轻松钱了,钢贸商应该向钢铁物流、深加工方向发展,争取形成集贸易、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链。
吕忠更是抢先一步,在阳逻经济开发区内建起了一个占地千亩的钢铁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的电子化交易平台——华融钢茂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钢铁物流业,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如今,华融“钢联网”已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华融公司目前正和工信部一起创建钢贸流通的电子商务平台。
记者看到,这里的每根钢管都有自己的身份证,通过电子条码在电脑上就可以直接查询到这根钢管的具体型号,生产时间。从入库到出库,上万平方米的市场内几乎看不到以前人声鼎沸的交易场景。据了解,华融钢茂城是全国首个运用物联网技术的钢贸物流交易平台,通过最新的物联网技术,钢贸城将商贸仓储、加工配送、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服务四大功能集于一身。
责编:王霖川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