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长马赛克壁画40米长《江城印象》贴进2号线
(长江日报记者 杨捷 通讯员郭文雅 曾铁梅)用100多万片彩色马赛克“贴”成的一幅地铁车站巨幅壁画,昨日运抵武汉,将于11月在2号线汉口火车站站点对接汉口火车站的西面墙上闪亮登场。

这幅画命名《江城印象》,长40米,宽2.8米,是以汉口沿江为蓝本创作的一幅临江长卷夜景图,是目前武汉最长的玻璃马赛克壁画。
记者昨日从创作设计方湖北美院文化公司看到该画“片断”:灯火通明的汉口沿江建筑群,投影在水面上,化作一江波光粼粼的色彩,惊艳大胆。文化公司负责人称“似后印象派油画”。
2号线汉口火车站壁画《江城印象》全图。
【揭秘】
传统马赛克多被用于做外墙,或卫生间墙面,是墙的一种装饰。

前年,湖北美院与佛山一家著名马赛克生产企业联手,研究生产彩色马赛克——“从炉子里炼出来的玻璃马赛克”。选定玻璃马赛克,是它色彩亮丽。如今,玻璃马赛克的颜色过了百种。
丰富的色彩,成为《江城印象》中那些油画般的“笔触”。记者近距离读画,发现玻璃马赛克全部被剪成碎片,贴出来的。最小的贴片,比葵瓜子仁还小,十分精致。“工厂因此特别研制开发了剪玻璃马寨克的工艺剪”。
湖北美院老师丁晓告诉记者,“《江城印象》用色60多种,用的最大贴片,只有1厘米宽。‘画’一平方米,要用贴片1.2万颗。这幅画是30个人耗时两个多月,人工剪人工贴出来的,贴片超过134万颗”。2号线一共制作了4幅玻璃马赛克画。另外3幅均作背景,一幅是汉口火车站地面的莲花池;一幅在中山公园站,有山、太阳、云彩和小动物,作为获奖儿童画的背景;一幅在洪山广场站,仿木纹石。
据介绍,玻璃马赛克被认定为“最适合用在室外的公共艺术材料”,经得起日晒雨淋。
玻璃马赛克用于艺术创作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西周墓地出土的首饰,就有用玻璃马赛克制作的,珍贵程度不亚于珊瑚玛瑙。把玻璃马赛克用到壁画上,《江城印象》是武汉第二例。“第一幅画,去年诞生在武大新图书馆内”。
(记者杨捷 通讯员郭文雅 曾铁梅)
【专访】
“艺术品从慢生活进入快生活,地铁2号线是第一例。”昨日,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尹传垠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艺术品对提升城市文化的作用,越来越被武汉市看重。“从江汉路上的原雕《下棋》,常常成为外地人和武汉市民去江汉路合影的一景。东湖磨山寓言园,讲述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等20多组故事。再到首义广场《走向共和》的主题性原雕、汉口江滩亲和尺度的雕塑群。”尹博士说“雕塑语言”在武汉,由原来的进风景区,进公园,进城市广场,到现在进入交通空间,武汉市民在上班的快速节奏中,也能体验到艺术的气氛,是武汉城市艺术向生活渗透的进步。
据悉,用汉白玉雕刻的江汉路浮雕,是六大特色站中最贵的一座艺术墙。“因为材质贵”。这些艺术品会随着材质而价值浮动。
大师的参与,会让地铁文化这类公共艺术品的城市价值看涨。当年,中央美院著名画家张汀为首都机场创作的大型壁画《哪吒闹海》,当年首都机场装修时,那幅画被整个保留下来。
湖北美院昨日透露,2号线宝通寺站的《宁静致远》是一位著名画家创作的。整个2号线地铁站的公共艺术品,均是“教授级团队”参与。
责编:宗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