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甘金华从善17年,捐出近2000万
(武汉晚报记者鲁珊 喻敏)10月12日,武汉还是秋阳暖照,地处鄂西的神农架林区下谷坪民族学校却已寒意袭人。一批捐赠的总价20万的冬衣棉被,追寻着冬天的脚步,一路向西。

17年一路走来,甘金华坦然平静。记者邱焰 摄
捐赠人是49岁的新洲人甘金华,一家中型建筑企业的老板。至此,甘金华的“慈善之路”已经走了17年,共捐出善款接近2000万。
这是一个不太难的数学题——以这样的数据,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每天捐出的善款约为3000元。
捐款不只是数字,
可能是一个人被改变的命运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专业硕士生汪欢很忙,他要协助导师做项目,手上有实验课程,还有校外家教。这位想成为汽车专家的年轻人,正在进行他的硕博连读学业。他的QQ签名是:提高效率,安心科研。
但是,5年前,他无法想到会有今天。
2007年,出身湖北孝昌县贫寒之家的小汪,以村里历史上高考最高分620分,被华科大录取。但是,父亡母病的境况,让少年小汪鲜有兴奋,更多的是感到了命运的捉弄。家里从不买菜,他自己从不买新衣,度日艰难的他,从哪里去筹一年5000多元的学费?
他跟着乡亲去了河南工地做泥水匠,像牛一样地干活。白天蹲在灰浆边吃饭,晚上在工地找块平点的地方搁木板睡觉,老鼠、蟑螂往来不绝,一个月挣1400元——他几乎看到他的未来:和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离开家乡,到这里过上这样的生活。
8月底,他揣着绝望回家。距离华科大的校门,还差3500元。那不是3500元,是一个冷酷的分岔路口,他将成为一个泥水匠,还是一个大学生?
高中班主任上门了,心急而善良的老师,带来一个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不善言辞,只是不断地问,差多少?够不够?
3500元,现金。小汪的求学之门,打开了。
小汪后来回忆说,这笔钱很珍贵,一是解了千金重压,改变了一个少年的人生。二是解了当时的纠结心态,从此再不抱怨命运,也不尝试自卑地向前硬闯。
这个中年人,就是甘金华。
小汪在汉求学期间,还接受过甘金华1000元的捐助,此后,小汪便婉拒了“甘叔”的帮助。因为大学期间,勤奋的小汪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日勤工俭学兼职家教,后来又申请贷款,他可以自食其力了。
小汪说,我知道,4500元,对“甘叔”来说,也许只是数字;对我而言,是被改变的命运。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