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八旬教授夫妇愿将藏书整体捐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0-19 06:05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记者翁晓波 通讯员周苏展 实习生左思琪) 年逾八旬的教授夫妇,家有大量藏书,且都极具价值。记者了解到,目前上门希望收藏他们藏书的人很多,但老人有个愿望:希望能有机构系统收藏这些“宝贝”。

    赵德馨今年81岁,1998年从中南财大经济系退休,夫人周秀鸾今年84岁,退休前和丈夫是一个教研室的同事。

    文革时期卖掉数千斤书

    赵德馨说,他们夫妇一辈子都喜欢买书,藏书。“那时候写文章发点稿费,全部拿来买书了。文革时期,我们的书在学校,就是最多的。”

    不久,赵德馨被下放,当时流传着一句话:“一人被下放,全家都得去”。“那时候想,我们都下放到农村了,万一不回来了,这些书怎么办啊,没有地方放,只能卖了。”

    周秀鸾说,当时卖书的价钱是3分钱一斤。他们将大部分书都卖了,最后竟然卖了几十块钱,相当于几千斤书。“卖书的时候,我心疼得厉害啊。”赵德馨说,书是一本本买回来的,买书时候心情很激动,但卖书的时候,就难受了。

    藏书至今存放3个地方

    和一般家庭结构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家有两个书房。“我和老伴各一个书房,互不打扰。”赵教授说。

    记者了解到,每天上午6点多起床后,夫妇二人就开始在这个书房里忙碌,为马上就要交稿的《太平天国财政经济资料汇编》做最后的准备。这部专著150万字,是夫妇俩退休后每天的“下饭菜”。

    “我们的书很多都没有地方放,除了这两个书房,首义校区的书房,还有一个学校的办公室。”赵德馨说,学校校长看他们的书实在太多了,就专门安排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面放着赵教授退休后的手稿,包括他自己写的和主编的文字,加起来有4000多万字。

    希望系统地捐给图书馆

    记者了解到,赵德馨的书,非常系统,涵盖了经济史的各范围。在60年的研究生涯中,夫妇俩除了看书,还在很多书上面做了批注、改错等。可以说,这些书籍是独一无二、非常具有价值的。

    赵德馨说,其实很多人都找过他们,希望能够收藏图书。“因为我是湖南人,湖南图书馆曾给我来过两次信,想收藏我的书和手稿。我们学院的领导也来说过这事情。”

    周秀鸾说:“我们两个女儿,一个在日本,一个在深圳,他们也不是搞经济研究的人,对我们这些书不感兴趣。最后这批书还是得捐给社会,但这也是我们最纠结的地方。首先,我们的书是有系统、非常专业的。如果简单地捐给图书馆,他们有可能重新分类,如将贸易的放在贸易这一栏里,工业经济的放在工业经济那一栏里。等分完了,系统就打乱了。其次,我们的书,大多数都有非常详细的眉批,如果和一般的书混在一起,价值就没有了。”

    赵教授说:“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图书馆能系统收藏我的书,建立专门的专区,以保持书籍的完整性。现在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做这些事情,系统收集教授的书。”

                                                             责编:刘畅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