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环卫工吃冷饭已成习惯 十家门店讨热水6家冷拒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0-22 05:38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昨天中午,9位市民代表亲眼目睹了环卫工极为简陋的午餐。他们每天干着最辛苦的事,但想喝一口热水、吃一口热饭却很难,让每位体验者心头发酸。

    环卫工童金枝的中饭,装在一个塑料饭盒里,冰冷的白米饭上,有几根深绿色的四季豆。

  站在马路边,背靠着扫帚,面对车来车往,54岁的童金枝大口吃起冷饭,这让林铭英感到心酸。童金枝说,自己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11点到深夜10点半,中饭是10点多钟离开家时带的,放到中午就凉了,吃冷饭已经成习惯。“晚餐吃什么呢?”“就在路边买两个馍馍吃。”当记者将买来的热腾腾的黄金糕递到童金枝手中时,她边吃边开心地笑了。

  环卫工夫妻陈梅和她老公的中餐,装在一个黑毛线兜里,打开是一个保温瓶,揭开盖子有两层,上层是四季豆、青椒和几根肉丝,下层是白米饭。夫妻俩走到路边商铺的台阶边坐下。“凌晨3点多就出门了,现在好饿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全然没有理会来来往往的行人。林铭英问他们的孩子多大时,两人顿时无言,39岁的陈梅低声说:“我们自己生活都蛮艰难,没要孩子,要了养不起。”

  饭菜用一床破棉被保温

  昨天中午12点半,解放路大成路口51岁的环卫工孙会兰饿了。为了省钱,她几乎天天自己带水带饭,存放在附近做废品回收的李福珍家。

  冬天饭菜怎么保温?“我用旧毛线衣包好,放在被子里保温。”在孙会兰指引下,记者找到李福珍和丈夫阴暗潮湿的租住房,一张破床上摆着一床破旧的棉被——这就是专门为孙会兰冬天温饭菜的被子。破棉被根本不保温,但孙会兰习惯了。

  10点多钟,下大雨的时候,趁躲雨的间隙,陈怀民路环卫工罗婆婆从兜里掏出早上买的、还没来得及吃的烙饼,就着瓶中凉水吃起来。

  想喝热水必须四处讨

  昨天雨停后,二桥路环卫工蔡春梅把手套脱下来。“为什么不戴了?”“打湿了,戴着冷。”记者摸了一下她的手,冰凉冰凉,“到小店里去要点热水喝,暖和一下吧。”

  蔡春梅憨厚地笑笑,摇摇头说,不去了,身上脏兮兮的,去了不好。“也不敢多喝水,怕上厕所不方便。”冬天,她用玻璃杯带水,外面包一层毛巾保温,等到喝的时候,开水已经变成冰水,喝一点点含在嘴里,不冰了再吞下去。

  附近有个环卫工工作点,是个5平方米的小屋,堆满各种清扫工具,没有电源,没法烧水。冬天实在太冷了,她还是忍不住要去沿街商铺讨点热水,多数人好说话,也有人不耐烦,一句“没水”就把她打发了。

  环卫工王学志到广埠屯一带的商铺讨热水,前后问了10家,有4家愿意给。其他6家,远远见到王师傅就直接摆手,将其拒之门外,一个老板倒完水,补了一句:“下次别来了。”

  红钢城环卫工杨乐全扫了4年地,摸清了打热水的窍门:“红钢城消防队、银行网点、医院门诊部,都让打。私人商铺很少给。”附近有一家全球知名的快餐店,给过两次,后来再要,就说没有了。

  记者请环卫工下馆子

  记者向45岁的环卫工范利红提出,请她到一家快餐店吃午饭。她有点惊喜,又非常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下,让记者等等。等她再出现时,已经换下工作服,穿上了便装,还用一条湿毛巾搓了搓裤腿和鞋上的泥。“穿环卫衣服下馆子不好,别人看你的眼神很歧视,躲着你。”她笑着说着,记者却有点想哭。

  看着菜单推让半天,范利红点了一份15元的排骨煲仔饭,有排骨、荷包蛋和一碗汤。另外点了一杯豆浆。“味道怎么样?”“很好很好。”平时,如果范利红带饭,顶多一个素菜配一个咸菜,冬天没有地方热饭,荤菜没法下口。

  这家快餐店就在范利红清扫的路段上。她在这里清扫了20多年,无数次经过快餐店门口,为快餐店清扫门前垃圾,这还是她第一次进店用餐。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