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国式接送:送伢要送到几大?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0-24 06:07 来源:
【字体:

(长江商报) 

 

  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门外,家长们接孩子回家。本报记者 原丽阳 摄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每天上学、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家长们“驾”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地在翘首以待,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彷如集贸市场。本报记者昨日街头随机采访,试图探寻这又一中国特色式现象背后的问题。

  在记者探访的武昌积玉桥学校、洪山武珞路小学、街道口小学、鲁巷实验小学、硚口崇仁路小学、汉阳钟家村小学等多所小学中,上学放学的时候,门口基本都成了堵点,“特别是早晨上学,我有时都不敢把车开到学校门口。”家长李先生说,他孩子在武珞路小学上学,每天早晨学校门口根本停不了车。

  记者调查发现,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近7成都是爹爹婆婆。昨日下午,记者在武昌积玉桥学校随机采访了100名1—4年级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有人接送,其中69名学生由爷爷奶奶接送。而该校5—6年级学生被接送的不到一半。调查还发现,大多家长接送孩子的理由都是“出于安全考虑”。

  ◆探访

  上学放学堵车堵人

  7:50 鲁巷实验小学

  离上课还有10分钟,校门口停了50多台送孩子上学的小车,还有一些摩托车穿梭在其中,使现场秩序更为混乱。在一辆被堵的车内,后座上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一脸无奈,父亲紧握方向盘,不时地看时间,但十分钟过去了,车子仍无法移动。随后,妈妈拉着小孩下车,“还是下去走吧,否则就要迟到了。”

  15:00 街道口小学

  此时距学校一、二年级放学还有40分钟,但校门口已经站满了人,校门口停满了各式交通工具。街道口小学门口本来车流量就非常大,一到放学时间就更堵了。“别说开车,有时连人都走不动。”一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江先生说。

  16:30崇仁路小学

  校门口站满了家长,自行车、电动车停在门口的小巷子内,还有部分家长孤身站在学校门口。家长李女士说:“门口路太窄,我把小车停在了宝丰路上。”其实,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16时40分,该校一年级学生放学了,家长接走孩子后,又有新一波儿的家长赶来。

  记者探访多所小学发现,为了避免接孩子的家长过多而影响校门口的秩序,大多小学实行“错峰”放学,有的学校每个年级放学时间不同,有的则划分为低中高年级。如,街道口小学一、二年级下午3点40放学,三至六年级4点40放学。

  ◆声音

  “独苗,怎放心让他自己回家?”

  多数家长不管多忙多远,接孩子风雨无阻

  张灵的儿子柯俊宇在崇仁路小学读一年级,虽然学校离家较近,且自己工作非常忙,但她仍每天坚持接送。“孩子这么小,不接送谁放心。”采访中,几乎所有一年级家长都提前到校接孩子。

  武昌积玉桥学校二年级学生张震雨的爷爷张爹爹今年68岁,也是每天都接送自己的孙女。他说:“我家离学校有近20分钟的路程,让她一个人上下学不放心。”张爷爷笑着说,每天接送孙女是最好的锻炼方式,“每天两个来回要走近90分钟,既锻炼了身体,还保证了孙女的安全,多好。”

  而四年级放学后,也有部分家长前来接孩子。孩子不小了,为什么还接?面对记者的提问,马女士表情有些夸张,她感觉这个问题有些莫名奇妙——“你看到有哪个小孩不用接的?”她反问记者,“都是家里的独苗,怎么可能放心让他们自己回家?”实际情况确实如马女士所说,小学生基本都有人接送。

  记者还发现,初中接送孩子的家长比较少,但到高中反而又开始多了起来,“高中太重要,特别是高三,我们基本都是陪读。”武汉中学一家长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