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位市民代表“验收”市民之家
市民代表在四层体验区体验多媒体设备和参与游戏互动。 记者 彭年 摄
(长江日报记者胡孙华 陈诚)全国最大的市级政务中心——位于汉口三金潭附近的武汉市民之家将于本月27日正式投入运行。昨日,本报联手市民之家邀请40名市民提前参观体验。对这个“家”,市民赞赏环境、设施好到可以成为景点,更期望这里能在全市乃至全国树立便捷高效、为民服务的标杆。
市民们首先参观的是武汉规划展示馆。作为市民之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用5层、18个展区全面展示了武汉城市建设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其中,1:350的城市沙盘展示的是2020年的武汉全貌,市民们饶有兴趣地在上面寻找着自己熟悉的位置。市民陈汉卿说,看到各种规划,更理解了现在城市大建设带来的不便是暂时的,现在堵一点是为了今后更顺畅。
步入市民之家的政务服务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市民们逐一了解这里的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规划展示、综合政务、行政电子监察、中介及商务配套服务等6大功能。在一、二层大厅,自助服务区里的自助查询机、自助填表机、自助阅读机等,吸引了不少市民上前观看或试用。
整个参观过程,不断有市民发出惊喜的感叹。在南广场,红色基调的大楼如一枚巨大的城市方印,大家纷纷驻足拍照留念;在城市规划馆,市民骑着自行车“漫步”在虚拟的城市小道,观看声光电构成的如梦似幻的景致……
参观完,市民李铁桥即兴作诗道:“市民之家市民夸,历史未来鉴当下,千头万绪繁忙事,一站服务全接洽。”
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美
市民原承军:
武汉规划展示馆作为景点非常好,比很多城市的展示馆都好,但供参观的区域要跟办事的地方隔开,以免影响办公和市民办事。
市民王长生:
这个市民之家的建筑设计理念很潮流、很时尚,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感受到它的美,花了心思、费了心血,可以作为武汉的城市新名片。
宜昌黄仕珍:
我来自宜昌,在武汉住了7年了,看到市民之家,看到武汉这几年的变化,我感慨我们这些老人要健康长寿去享受这些资源,建议还可以把细节做得更好。
长江网网友“老白”:
听说这里还设立了自行车停车区,停车区安装了摄像头,还有保安巡逻,绝对可以保障安全。而且,这里也正在配建免费自行车站点。不错,我以后可以骑自行车过来。
市民许宝林:
比想象中好很多。但交通还是不太方便,既然是市民之家,就要让市民来去方便。交通便捷了,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成为展示武汉形象的窗口。
市民李芳:
这么好的地方,一定不要闲置,特别是规划展示馆,要延长开放的时间,让更多的市民特别是学生能在周末过来参观。 (记者胡孙华 陈诚)
体验无障碍通行:细节可再完善
昨天,湖北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左乐,带着两位残障人士,体验市民之家的无障碍设施和人性化设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左乐陪着坐轮椅参观的李女士、腿脚不方便的杨女士,一路边看边记录,3人还时不时针对一些设施不完善的地方,讨论起解决方法。
经过体验,他们感觉市民之家在无障碍设施方面做得比较好,路面整齐、平整、流畅,办事大厅的无障碍卫生间很标准,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欠缺。比如,市民之家的建筑空间很大,但没有备用公共轮椅,杨女士本来勉强能走十多米,下车后一直未找到轮椅,只得被志愿者扶着参观。
另外,他们发现需改进的还有:直饮水间轮椅无法通过、紧急通道的扶手拐角尖锐、没有语音播报系统等。(记者陈诚 胡孙华)
体验环境:导游做游客边走边拍
昨日,做导游工作的刘仕婕,也成为参观团的一员。她拿着手机,边走边拍照,还不时与解说员交谈。
在刘仕婕看来,“市民之家”占据三环南路与金桥大道交会处的优越位置,南来北往的车辆都能第一眼看到这座气势磅礴、造型独特的“红房子”。作为武汉政务及文化的窗口,“市民之家”既能让人沐浴武汉的文化历史,又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时尚与现代,应当成为大武汉的人文地标。
她建议,“可以做一些宣传广告、宣传册、光盘,发给来汉游客,把市民之家作为一张重量级‘城市名片’推广出去”。(记者陈诚 胡孙华)
体验办事效率:办护照不用跑来跑去
“办事流程顺畅,再也不用跑上跑下,方便多了!”市民庞女士正有出国旅游的打算,昨日借着参观的机会,现场到市出入境管理处办了一个护照,体会了一下市民之家的办事效率。
庞女士说,虽然现场已有很多市民在排队,但工作人员认真指引,态度都很好。经过填表、拍照、缴费、复印证件、等待办证等程序,各柜台一环扣一环,紧紧连在一起。从上午十时半开始“走程序”,不到一个小时,她顺利拿到了领取新护照的回执单。
庞女士表示,现在除了服务更规范,还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便利措施,“银行、证件复印都在一个大厅,而且都是根据市民办事的程序就近安排,非常合理,再也不用乱转了”。
不过,庞女士觉得还是有一些瑕疵需要改进:指示标识不多,供市民填写表格的座椅太少,人一多可能就让办事现场有点乱。(记者陈诚 胡孙华)
责编:刘畅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