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伞上雨水滴滴答答 公共场所如何管好湿雨伞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0-30 07:56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记者 谢冰林)武汉这几天阴雨不断,雨伞成了市民出行的必备随身物品。不过,有不少市民反映,把雨伞带入公共场所成了“大麻烦”,特别是在公交车、商场或者饭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湿漉漉的雨伞很容易弄湿他人的衣物。对此,有网友提议,下雨天,出门时不妨为雨伞带个塑料袋,对人对己都方便。

  昨天,记者探访了武汉市多个公共场所发现,滴水的雨伞随处可见,一不小心就会弄湿其他人的裤腿和鞋子。

  网友抱怨“被湿身”

  昨天上午,网友“月亮一瞥”发微博抱怨道,今天早上坐公交真倒霉。一上车,发现里面挺挤,好不容易在后排看到个空位,赶紧过去坐下。一落座才发现,座位上全是水,害得裤子浸湿了一大块。这个座位不靠窗,肯定是有乘客在上面放过湿漉漉的雨伞。

  微博发出后,不少网友表示,这种被湿身的情况,经常发生。

  网友“燕过留痕”评论道,下雨天坐公交车,经常被其他乘客的湿雨伞弄湿。如何安置这些湿雨伞,真是一件麻烦事。

  网友“林中心”建议大家随身带个塑料袋,可以把伞装进去,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

  对于网友“林中心”的提议,不少人表示赞同,认为下雨天,为雨伞配备塑料袋,对人对己都方便。

  湿雨伞惹人烦

  昨天,记者探访了武汉市多个公共场所发现,有的市民将湿雨伞随手一放,或者随手甩雨伞上的水,水滴不仅很容易洒到其他人的身上,也使地面变得湿漉漉的。

  昨天,记者在京汉大道武商路搭乘592路公交,发现大多数带伞的乘客上车后都把湿雨伞抓在手里。雨伞上的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掉,过道被雨水弄得又湿又滑。

  还有一些乘客站着聊天时,伞随意地晃来晃去,一不小心就会弄湿其他乘客的裤腿或鞋子。

  当车行至台北路鄂城墩时,一名妇女上车后,不顾身后有乘客,使劲甩伞上的水珠。水珠弄湿了旁边乘客的衣服,两人因此起了争执。

  公交司机无奈地说,车内乘客多的时候,很多人手里拿着雨伞挤来挤去,也不管雨水是否蹭到其他人衣服上。而且大多数人都不会把伞面扎起来,就那样散着,车一晃就水滴乱洒。“湿雨具上车弄湿地面后,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乘客就要非常小心,否则一不留神就摔倒,十分危险。”

  现象二:湿伞占座

  随后,记者来到北湖,搭乘了535路双层公交车。记者看到,一位女士上车后坐在靠后面的车座上,为图方便,落座后随手就把湿雨伞放在了旁边的空座位上,后来上车的市民看到座位上有水只得站着。

  当记者走上二层发现,市民们均坐在靠走道的座位上,而靠窗户的座位上多放着湿漉漉的雨伞。

  记者搭乘719时发现,车内过道里站了不少人,但好几个座位却空着,原来这些座位都是湿漉漉的。

  719路公交车的一位司机告诉记者,每逢雨天,他便把所有车窗关紧,雨水淋到座位上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而在自己开车时根本无暇顾及后面发生的事,只能等车到终点站拿出抹布将有水的座位擦一遍。“把湿雨伞放在空位上的乘客还挺多,我们不得不反复提醒。”

  现象三:滴洒一路

  记者在位于新华路滔搏运动商城看到,为避免雨伞上的水滴到地上滑倒顾客,服务员特意在入口处放置了伞架。可是,偏有一男士视而不见,大摇大摆地拿着雨伞走进去,滴滴答答滴了一路水。保洁人员只好拎着拖把跟在后面拖。

  在北湖皇冠蛋糕店内,一位老爷爷带着孙子买蛋糕时,直接将雨伞放在店内的小餐桌上,另一位顾客买完蛋糕准备坐到桌前用餐时,看到湿漉漉的水,无奈离开。

  而在一些超市里,不少市民将雨伞直接放在购物车内,使得车筐里湿漉漉的。

  商场发放塑料伞袋

  为环保,请多次使用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商场发现,为了保持室内地面的干爽,大多会在顾客进门时免费向其发放塑料袋,以免雨伞滴水,湿滑地面。

  记者在武广看到,商场门口摆放着一些垃圾箱,以便市民走出商场后,将塑料袋扔在垃圾箱里。有不少市民会将这些塑料袋收好放在包里以便下次使用。

  “我觉得下雨天商家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是一种便民的举动。但如果只用一次就丢弃,实在太浪费了。”在国际广场内,前来购物的市民李敬建议,市民在使用塑料袋的时候,多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尽量重复、多次使用,减少浪费。

  除了免费发放塑料袋外,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了伞架、置物盒等装雨伞。

  记者在建设银行协和支行内看到,门口的醒目位置摆放着一个黑色的伞架。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进门后,顺手就把雨伞挂在了伞架上。由于伞架底部被设计成凹槽形状,从雨伞上滴落的水全部流到了凹槽里。支行内因为地面没有雨水,显得比较干净。顾客办理完业务后,只需要走到伞架前,取走自己的雨伞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在建行一边的农业银行协和支行内摆放着一个蓝色的置物盒,不少市民进门后,直接将雨伞放在置物盒里,也十分方便。

  记者在探访过程中发现,也有不少市民意识到要“管好”自己手中的雨伞。

  乘车过程中,记者看到有6名带伞的乘客上车后,从包里掏出塑料袋,将湿雨伞装了起来。

  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带塑料袋的女乘客,她告诉记者,每到下雨,她都会随身带一个塑料袋,这样既便于保管雨伞,又保持了车厢环境的整洁。

  “只要是下雨天,我都会带个塑料袋出门,在进入公共场所的时候,把伞收进塑料袋里。”市民尹小姐说,现在有许多市民在进入公共场所时,会把雨伞装到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这样既避免了湿雨伞弄湿他人衣物造成的麻烦,还不会因为把雨伞随意放置造成丢失。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就发现商场提供塑料袋放置湿雨伞也带来了另一个麻烦——遇到不自觉的市民,将塑料袋随地乱扔,反而造成浪费、污染环境。

  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实行“限塑令”,武汉市积极响应并实施这一政策。商场里提供的塑料袋本是为了避免湿雨伞弄湿他人衣物,维护公共环境整洁干净。如果市民随手摘下塑料袋往地上丢,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则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对于如何解决湿雨伞带来的小麻烦,武汉市城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雨天市民出行,不如准备一个伞套或者购物袋,将湿雨伞装进袋子,这样不仅方便了自己,也为环保尽了一份力,给自己、也给他人营造一个更加整洁舒适的公共环境,不失为一种文明的举动。

  一个人是否讲公德,往往体现在细节中。

  细节很“小”,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然而它却像明镜一般,清晰地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公德素质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当缺乏公德心的“小”不断累积并被放大时,还会导致公德环境的整体恶化,甚至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在公共场所将湿伞装进伞袋中时,虽然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体现出的却是公德的力量。而当越来越多的公民注意这些公德细节时,社会文明也将跨进一大步。

  责编:宗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