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城管暗探自曝抓拍秘籍 高峰时刻红绿灯路口司机爱抛物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0-30 07:58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 记者蔡爽 通讯员叶火生 易先云 金辉)

  【阅读提示】

  今年8月,市城管局通过媒体发布消息:将对市民举报车窗抛物进行奖励,查实一条奖励100元。于是,一批“城管暗探”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蹲守于大街小巷,抓拍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并进行举报。

  10月18日之前,市城管局已经接到超过400件举报证据,这其中,“暗探”吴华(化名)一个人就提供了218件举报证据,经过市城管局仔细甄别,已经挑选出35件有效证据。

  两个月时间内,抓拍218件车窗抛物证据,就算每天都出门抓拍,平均一天也拍到2~3起。这一数据在一般人看来,似乎不足为奇,但在多次报道车窗抛物并且亲自体验抓拍的记者看来,这是一件非常难以完成的事情。吴华的抓拍神功是怎样炼成的?

  昨日上午,记者从7点半开始,跟踪吴华的全部抓拍过程,揭秘其抓拍秘籍。

  吴华,34岁,地道武汉人,中等身材,短发,一口汉腔蛮纯正。记者第一次看到他是10月18日下午在市城管局,他领到第一笔2000元举报奖金。市城管局公布的第一批20人的车窗抛物者名单,全为吴华所拍,因而当天的领奖者也就是他一个人。

  不管走到哪里,他喜欢挎一个腰包,里面是他的随身设备——一部便携式DV机。

  吴华平常做点小生意。用吴华自己的话说:我喜欢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搞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他每天会花2~3小时时间,用DV机记录武汉,记录的东西不局限,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行。他曾经花很长一段时间拍狗,宠物狗流浪狗都拍,有一段时间他喜欢拍人的表情,随便在街边找一家小店,坐进去,吃点或喝点东西,然后坐在那捕捉路人的不同表情。

  此前,吴华还抓拍过交通违法行为。

  昨天上午7点半,汉口解放大道永清街天桥上。

  记者随便往桥下一看,就能看到行车道上有一次性纸盒、纸巾、烟盒等垃圾,而这个时候离早晨的环卫清扫仅仅过去一个多小时,显然这些垃圾是过往车辆刚丢下的。

  随同记者一起采访的,还有楚天交通广播,经视直播等多家媒体记者,首先,专业摄像和摄影记者自己体验了一把抓拍。

  将摄像机和照相机架设好后,镜头从桥下如织的车流中扫过。100米外,一辆黑色现代轿车的驾驶座窗口刷地扔出一个烟头,可等镜头移动过去,烟头早已落地。记者重放画面,发现由于镜头没有正对那辆车,所以画面很模糊,无法作为有效证据。

  在抓拍抛物过程中,照相机和摄像机各有优势,照相机的镜头移动对画面影响小,摄像机的画面有连续性,但两者都无法赶上抛物的速度。

  半个小时后,记者们不得不放弃,抓拍了十多次车窗抛物,没有一次获得成功。

  【秘籍】

  秘籍之一:抓拍再快快不过抛物,预判是王道

  吴华一出场,首先给记者们上了一课:他掏出一张一元钱纸币,展平后用两根手指拈在半空:“我一松手你们就第一时间去抓,谁能抓到就归谁,不过只能用抓哦,捞起来的可不算。”现场多位记者对这个小测试都连续试验三次,均告失败。

  吴华说:“人的最快反应速度,一般是0.2秒,也就是说,当眼睛看到钱开始下落,到能够伸手去抓,这个过程最快是0.2秒,但是一般人的反应速度大约会是0.4秒以上,这个时间内,钱掉落的距离也已经超过了手能抓到的范围,加上纸币下落的路线飘忽,就更难抓到。”

  他接着说:“换成车窗抛物,垃圾从车窗飞出,大概只有0.1秒,落到地上,总共也就0.5秒左右,在这个时间里,要做出判断,移动摄像机并且对准位置开始拍摄,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抓拍车窗抛物,只能靠‘预判’,也就是提前判断出车主是否有抛物的打算。”

  他在10分钟内讲解了多种预判车窗抛物的可能,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拍摄成功,不过这种预判的功夫,记者也是第一次听说,大开眼界。

  秘籍之二:抓拍也讲天时地利

  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吴华的DV中还是没有拍到一段有效视频,记者们都有点沉不住气,吴华却一脸平常:“拍不到很正常,我们平时抓拍,有时候2~3小时也拍不到一个。”随后他看了看天说:“今天天时地利不合。”

  吴华笑着解释:今天雨濛濛的能见度低,而且一般的车窗有贴车膜,从车窗外看车窗内,很不清晰,就影响了预判,加上我们所在的位置,对拍摄不太有利。

  按他的经验,上下班高峰期和晚间出行高峰期是车窗抛物多发时间,因为这个时间行车速度慢,很多车主都闲不住,要么抽烟,要么吃东西,还有些喜欢做些杂事,都容易产生垃圾。

  “另外在红绿灯路口容易发生车窗抛物,因为一般车在行驶中,司机需要集中注意力开车,抛物的情况较少,而在红绿灯路口,司机感觉相对安全,容易抛物。”

  秘籍之三:不需要太高级的设备

  记者拿过吴华的DV机,发现这就是最普通的数码DV录像机,市场价格大约4000元,他随身放在自己的腰包里。

  “设备不在好坏,关键是使用熟练,有些技巧就好掌握。”他一边说一边演示:“首先人和双手构成一个活动三脚架,必须稳稳当当,不抖动,然后对变焦速度要熟练。”

  只见他将镜头对准一辆汽车,先将镜头推近来个特写,将车牌和驾驶员位置充分显现出来,然后将镜头推远,看见车在街道上的全貌,镜头中那辆车始终处于中央位置。最后镜头随着汽车驶近而移动,车辆驶过后,镜头停在解放大道的路牌上,再次将镜头推近,清晰地显示拍摄视频的地点。

  “如果刚才那辆车的司机丢垃圾了,而且又被拍到了,那这一段就基本是一个完整的视频证据。”他解释,“不过一般情况下,我拍摄的99%的视频都是废的。”吴华说,他拍摄的成功率大概也就1%~2%。

  吴华说,自己算是半专业的拍客,拍东西很有原则:除了奖励之外,他对自己看不过眼的东西,也会拍下来。

  “我觉得车窗抛物分几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丢零碎垃圾,比如烟头、餐盒、纸巾什么的,会给环卫工带来麻烦,甚至让环卫工身处危险中来清扫,很不文明。但是另一种抛物更可恶,就是乱扔塑料袋、饮料瓶或者比较硬的东西。”

  原来在吴华自己开车的时候,他就遇到过紧急情况:一个白色塑料袋被风卷起,挂在他的雨刮上,挡住了半边视线,当时车速较快,幸亏他处置及时才没有发生危险。

  “如果乱扔比较硬的东西,比如饮料瓶、木板、砖块等,车子轧到可能会颠簸,车速快可能损坏轮胎或车子,如果是自行车电动车轧到还可能会翻覆,就算没有轧到,有些司机为了避险必然而猛打方向盘,也容易发生险情。

  他有一个观点:能够使用汽车的人,属于物质文明比较富足的群体,但是车窗抛物,就说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匹配,有必要通过一些强制手段,让他们意识错误改正错误。只要城管部门持续开展鼓励举报的活动,他会一直坚持拍下去。

  昨天上午9时许,在汉正街做了18年服装批发生意的温州老板包某,牵着不满4岁的侄儿,走进市城管局的大门,主动接受车窗抛物处罚。

  9月29日晚上7时许,包某驾驶小车在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行驶时,妻子和她的侄儿随行,不满4岁的侄儿吃罢零食后将纸屑从车窗内丢了出去。

  10月26日,媒体曝光部分车窗抛物车主信息,“包老板出名了,他的车号见报了!”他的同行和认识他的客户纷纷刺激他。

  他说,“我看到查处车外抛物,非常支持和拥护,没想到我的车号上了处罚名单,侄儿承认当时随手丢垃圾的行为,我愿意接受处罚,不仅教育家人不向车外随意抛废弃物,还要提醒别人。”

  昨天下午,一位武昌某高校的大学老师也来认罚。他说:我是车主,为人师表,非常惭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6条和《武汉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27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包某和这位大学老师作为车外抛物的车主,理应受到50元的处罚。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对主动上门接受处罚的车主,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对包某和大学老师免于处罚。

  这两例车窗抛物行为,都是被吴华所拍。自10月18日武汉市启动车窗抛物不文明行为实施举报奖励以来,城管部门已在新闻媒体公布43个车号,城管部门昨日发出18份《向车外抛物不文明行为告知函》,并敦促车主到城管部门接受处罚。

  责编:宗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