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年980亿资助学生8000万人次
(长江日报)党的十八大新闻中心13日晚举办第二场网络访谈,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周标亮,甘肃省嘉峪关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四位十八大代表回答了网友提出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不是不能从事环卫工人岗位的工作,但这样大数量的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报名,背后所隐藏的事实,是许多人想要获取事业编制这一“身份”。同时,这也说明了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再让工作岗位和身份捆绑在一起,一定要能进能出。
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较大的城乡发展差距所导致的。但解决好这一问题,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核心是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李守信
学校教育应是影响留守儿童的主渠道。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内心缺少关爱,作为老师这时应是双重身份的,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学校要想方设法改善寄宿条件,让留守儿童有家的感觉。
农村教育的变化我太有体会了。以前我们农村里7岁以下小孩和老人是不会讲普通话的。现在由于学前教育,小朋友都会讲普通话了,由此他们的爷爷奶奶也能讲一口蹩脚的普通话。
——周标亮
要正确认识高考、认识国情。中国有特殊国情和历史传统,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用人需要选拔,要想选拔人才,就需要一种尺度和标准,这就是高考。高考是我国现在最为科学阳光公正的考试,不要把高考说得一无是处。
实际上,中文博大精深,在中学或大学突出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是很重要的。让大学把语文作为必修学科,在高考、职称晋升等方面也增加对语文考核的权重,自然就会把这个问题解决。
——闫桂珍
(本版文除署名外综合新华社、人民网)
每年困难学生8000万人次
资助
本报北京讯(记者万建辉)在回答网友关于“近年来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的提问时,教育部长袁贵仁说,首先是健全了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
其次是努力缩小了区域差距;再次是加快缩小了城乡差距。另外,还切实缩小了校际差距。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
有网友提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去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深受欢迎,国际社会也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该计划进展如何?下一步如何推动?
袁贵仁说,为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去年国家启动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覆盖中西部699个县,还有11个省份在288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直接受益学生达3000多万。
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营养干预计划,社会反响很好。下一步,将深化细化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各个供餐主体的行为;深化细化资金安全管理,防止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营养膳食补助资金;深化细化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