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四大改造”升级武汉三环线 初步规划方案已经出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1-23 05:59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 记者汪天明 实习生杜斌斌)武汉首条全线通车的快速环线——全长约91公里的三环线,将全面改造升级(本报11月19日曾报道)。昨从规划部门获悉,三环线改造升级初步规划方案已经出炉。

  探访

  作为城市快速通道,三环线由白沙洲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丰桥及其他快速通道围合而成,全长约91公里。规划部门对三环线的最新功能定位为:环绕主城的快速交通服务环、主城与新城的快速交通联系环、进出城交通的快速集散环、主城的生态隔离环和景观廊道环。

  此次三环线改造的目标确定为:主线快捷安全、生态景观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最大程度实现交通扩容与景观提升。

  三环线2010年底全线贯通,但其建设前后历经上十年。最先通车的西段、南段、东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破损。

  记者日前探访发现,三环线西段、南段和北段等部分路段,沿线均坑洼密布。在光谷大道立交到文化路立交中间最严重的一段,有长达6公里的坑洼路面,大小坑洼约340多个,大的有20多平米,坑洼深度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车主为躲开坑洼,频繁打方向盘,险象环生。

  此外,作为全封闭的城市快速通道,三环线沿线乱开豁口的问题愈演愈烈,有50多个“豁口”。特别是三环线西段,行人、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不时从豁口钻出,任意穿行,令过往司机胆战心惊。

  解读

  四方面升级三环线

  通道扩容,功能提升

  ◎东段:优化平安铺立交等节点

  东段及东北段将采取节点优化的方式。这段路北临府河绿楔,穿越长江、东湖风景区和铁路编组区,于2010年底通车,以高架方式为主,目前路况与交通运行条件良好,规划重点对平安铺等立交节点进行优化完善,提升沿线绿化景观。

  ◎南段:刷黑并新建三大互通

  南段于2007年全线建成通车,线路跨越长江、临黄家湖、汤逊湖和野芷湖,联系沌口开发区和东湖高新区,以承担长距离快速通过性交通功能为主,交通预测显示现有设施可满足未来交通需求。规划将对路面进行刷黑改造,并新建和改建武金堤立交、李纸立交和野芷湖立交。

  ◎西段:全线新建高架

  西段从长丰桥到汪家嘴立交,长约8.9公里,双向6车道,全线为路堤,已建成米粮山、孟家铺和汪家嘴等3座互通式立交。该段于2000年建成通车,现存道路容量不足,地基沉降,路段破损等问题。

  根据规划,这段路的改造将在已有断面上方建设全线高架,双向6~8车道,南端顺接汪家嘴立交,北端顺接长丰桥引桥。

  ◎北段:拓宽至8车道

  北段从长丰桥到三金潭,长约16.7公里,双向6车道,设额头湾、常青、三金潭等3座互通立交,古田二路、姑嫂树路、盘龙大道等3座直行高架。该段于2007年建成通车,现状存在交通压力过大、路面破损严重、景观形象较差等问题。

  根据规划,沿线地面段将拓宽为8车道,保留三金潭、额头湾等2座互通立交,新建竹叶海、姑嫂树路等2座互通立交。

  系统完善,减负增效

  加快四环线西南段、杨泗港大桥、区域微循环路等平行通道假设,分流三环线交通压力。

  综合整治,设施更新

  开展路基加固,路面刷黑,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增设排水、人行立交等相关设施。

  规范管理,景观优化

  归并出入口,增设加减速车道,加强运营管理,提高三环线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同时加强生态隔离带的建设。

  亮点

  打造“一环串多珠”景观

  在景观规划上,三环线将打造成“一环串多珠”的主城外围绿色景观廊道和城市窗口地带。其中,“一环”为三环线生态防护环,主城内防护绿地控制宽度最低位50米,主城外防护绿地控制宽度最低为200米。

  “多珠”为6大生态公园、27个城市公园、5个低密度高绿量建设区,近期重点加快推进三环线沿线公园绿地的实施,完善生态隔离带的游憩功能。

  责编:张亮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