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武仪千人追思罗阳:对武汉企业很热情
(长江日报 记者蔡木子 见习记者康鹏)11月29日,对于高博文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9时45分,他和近千名中航工业武汉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的员工,聚集到公司广场上。10时,鸣笛,空荡的厂区内响起哀乐,高博文和同事们默哀3分钟。
昨日,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阳的追悼会在沈阳举行。中航武仪是中航工业在汉唯一的子公司,负责研发、生产歼-15的多个关键部件。
“3分钟很短,但感觉很重”,高博文说。由于企业的特殊性质,工作3年,很少有人知道高博文的职业,更少有人理解这份工作的意义。“火箭、卫星更受人瞩目,航空则默默无名”,高博文说:“在和平年代,航空人中出一个英雄不容易。这3分钟里,既有自豪,也感动、惋惜,感觉很复杂。”
默哀结束后,中航武仪百余名中高层员工,收看了沈阳追悼会直播。
中航武仪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王忠坐在第一排。由于工作上的需要,他先后与罗阳有过十几次接触。“2005年第一次在沈阳飞机厂见到罗阳时,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块头大,北方人的体型。但交谈起来,他又显得很文雅,话不多”,王忠回忆:“罗阳三十几岁,就已是沈阳飞机厂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是中航工业系统非常年轻的主机所领导,应该是意气风发。但他却很低调随和,一点都不张扬。知道我来自武汉的企业,罗阳还主动提起自己也在武汉生活过,显得很热情。”
罗阳每次与王忠见面,基本都在谈工作。“他总是提醒我,部件要保证质量,不能掉进度,要及时完成开发,总是特别叮嘱我们要注意产品升级换代”,王忠告诉记者:“罗阳说话很务实,没有官腔。”
中航武仪研究所所长郭元军,则对罗阳的技术造诣印象深刻。他回忆:“中航系统开会,罗阳经常在现场做报告;2010年去中航大学学习时,罗阳最早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制造’、‘数字化装配’,还被作为教学实例。正是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飞机制造的成本和时间。”
责编:张亮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