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木结构泵房变陈列馆 宗关水厂忙碌依然
宗关水厂建于1906年,大门旁的办公楼现今仍在使用。

木质结构的老泵房仍很坚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江商报消息)上个世纪初,湖广总督张之洞特别批准成立商办“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武汉有水有电的日子。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武汉成为第四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近现代化城市。
从解放大道“宗关水厂”轻轨站至沿江大道之间,便是宗关水厂所在。横跨两条街中间,这个给武汉人带来第一口“自来水”的重要企业,早已不仅是工业遗存,更是老汉口人心中的一个地标。
近期,宗关水厂被评为武汉市一级工业遗产。而其老泵房已在1993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牌为“优秀历史建筑物”,并于2006年起作为改为制水陈列馆使用。
木结构老泵房百年不朽
“宗关水厂,原来就叫水厂。”一位曾在宗关水厂附近住过的老师傅告诉记者。
水厂,在许多武汉人的印象中,已经是一个地标。“往硚口那边,就是水厂了。”在路边随口问一个路人,便能为你指出它的方位——在解放大道与建一路交汇的路口。
在解放大道“宗关水厂”轻轨站的站台上往下眺望,一眼便能见到眼前开阔处的水厂水库。沿着水厂旁狭长的小巷步行至汉江边,便可见到“宗关水厂”的大门。你几乎难以想象水厂之大,横跨解放大道与沿江大道之间的距离,水厂被两人多高的围墙与另一边的居民区隔离起来,围墙上方爬满了植物、电网,偶尔出现几个路灯和电线杆子。
行至汉江边上,沿街处便是一座红砖红瓦的老宅子。坡屋顶两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券廊设计,具有殖民建筑的固有特征,也是为适应本地气候而特别设计。武汉市水务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宗关水厂最早的遗存,原来是水厂办公楼,后一直被水务集团办公使用。这幢办公建筑与老泵房、汉口水塔一起,构成见证“武汉市自来水发展历程”重要的工业遗存。三个老建筑当年均由英国工程师穆尔设计且监督施工,1906年开始建设,于1908年——1909年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老泵房现位于宗关水厂核心区内,工业时代典型厂房结构,承重柱由阶梯式的三级护坡保护,大跨度空间支撑起整个工厂建筑,拱券门窗,细部处理精致。武汉作家胡榴明曾三度探访水厂,在其《三镇风情——武汉百年建筑经典》一书中对老泵房有这样的记载,“老泵房这样的木结构老建筑之所以百年不朽,是因为其从顶到檐,每一层构架之间都有沟槽设计。层层沟槽排干顶上的雨水,避免木构架因潮湿而腐朽。”
从宗关水厂出来,可见汉江边上便是“水厂闸口”。上面有“硚口防汛指挥部”所立标牌,上面注明“水厂闸口闸底高程28.82米,闸口宽度333米”,此处十米外两根粗大的水管赫然醒目。
推进大武汉近现代化进程
宗关水厂,原名既济水厂。“宗关”俗称上关,是汉口西大门的第一关。与下关“汉口汉关”相对应,和武昌关、汉阳朝关一起,同属旧江汉关监督署,是过去的征税机构。这一带是武汉最早用上自来水的地方,比武昌早25年。而武汉,由此成为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第四座用上“自来水”的城市,近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
据武汉地方文史资料记载,宗关水厂位于汉江北岸,距离汉水入江口约6.4公里,取汉江水源。1906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特别批准,浙江商人宋炜臣集资组建,1909年9月4日投产供水,日供水2.3万吨,其供水范围包括自歆生路(现江汉路)以南、后城马路(现中山大道)以东、硚口以北方圆4.3平方公里内,10万武汉人用上了自来水。
当年,既济水电公司水厂与水塔的全套取水、供水设备全部由英属安利洋行由英国进口;并在江边设有专用码头,建厂初期在岸边设有2口直井,压缩空气取水机3部,经一条直径600毫米进水管送至沉淀池。当时既济水电公司供水管网除向市区供水外,也延伸至汉口各租界内,承办了其自来水业务。汉口人不仅喝上了自来水,城市消防也迅速升级,“各处消防龙和太平池布设,一旦火警发生,便闻声驰救”。
今年已经92岁的阮爹爹,自16岁起便在水厂做工,制水、翻砂各种工种都做过。“当时水厂全靠人力,不像现在全机械化运作”。阮爹爹说,“我在水厂工作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35块大洋,米碳油盐什么都有,福利很好”。上世纪80年代阮爹爹退休,让小儿子顶了自己的岗位,现在小儿子仍在水厂做换表工。阮爹爹称,当年国民党撤离的时候曾要炸毁码头,“我和厂里其他60多个工人一起联合保卫水厂,直至解放。”阮爹爹的家就在水厂边的水厂一路上,“我在这里干了一辈子,住了一辈子。”
水厂的水,滋养了武汉人整整一个世纪。曾住在玉带门一带的张先生说起当年喝自来水的感受,“甜甜的,好喝。”他说,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自来水管道还没铺到每家每户,“一个小范围内会有一个公共水龙头,我们都是拿着铁桶、扁担,去排队挑水。一个木牌可以换两桶水,家里大人先买了木牌,我们小孩就拿着木牌去挑水。”
现在的水厂,已经被林立的高楼所围合。路口的围栏与高墙面对面伫立,正在建的地铁三号线将从此经过。张先生有些感慨,“当年水厂周围都是菜地,几十年过去,这里也是繁华的地方了。”
七年前,老泵房停止使用
七年前,老泵房停止使用。武汉市水务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2006年起,这座老泵房便改为制水陈列馆,展示武汉自来水发展历史和现代自来水生产与制作工艺。与宗关水厂这两幢老建筑一起保护,今后江汉路水塔也将进行重新改造,有望建成水文化博物馆。目前具体规划还在进行之中。”
关于水厂的未来,武汉市规划设计院相关人员称,水厂作为重要的工业遗存,宗关水厂不仅是武汉百年工业的见证,今天它依然是武汉重要的工业支撑,最初的功能也仍在续写。“这些老的建筑物,将会与新的工厂历史一起,呈现武汉一百多年自来水发展的历史,武汉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进程,是很珍贵的城市记忆。”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