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小学生竞赛题目太偏:要求把普通话翻译成武汉话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2-10 15:01 来源:
【字体:
(楚天金报)“‘芭蕉扇上的笔墨’,猜一泳坛明星”“堵车请司机开门,大嗓门武汉人会怎么叫?请写下来。”8日,由武汉市教科院举办的小学生读书竞赛决赛落幕,多位老师反映:“题目有点‘偏’和‘冷’,不知这些题与阅读有什么关系?”

  数万小学生参赛

  8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崇仁路小学看到,附近道路停满了送考的小车,附近一处大型停车场早被塞满。虽然天气寒冷,但在考点操场、花坛上坐满了数百名送考的家长。

  崇仁路小学考点设有10个考场,每个考场约50名考生,共有约500名考生。“这一赛事在全市13个区均设有考点,考生人数将突破5000人。”业内人士测算,按照竞赛规则,决赛是各参赛学校按10:1的比例选拔出的,这样算来,竞赛的参赛人数达数万人。虽然参赛年级限于四六年级,由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但由于该赛事的“官方背景”,有的小学全年级统一参赛。

  题目“偏”“冷”

  “‘明清古村落’,猜一文学家名。”这是武汉市小学生读书竞赛决赛中的一道试题。昨日,汉口一所小学语文老师说,开展小学生语文读书竞赛,目的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初衷是好的,但考试题目有些‘偏’和‘冷’,有的与小学生的阅读生活离得太远了”。

  她告诉记者,初赛时,好几道题在老师中引发争论。比如,有道题要求“把普通话翻译成武汉话”,“这对一些孩子有点难,因为家长或老师没教过武汉话”。还有,“‘芭蕉扇上的笔墨’,猜一泳坛明星。”这道题即使让很多家长来答,估计都难以猜出来。

  竞赛成绩或成小升初“筹码”

  前来陪考的邱女士说,儿子读小学六年级,让他参赛是为了能够获得证书,为“小升初”择校增加筹码。邱女士告诉记者,与往年不同,今年读书竞赛初赛时,儿子所在的六年级几乎全年级参赛,希望多拿些决赛名额,“由此可见,这一比赛成绩还是很重要的。”“近年来,武汉市小学生读书竞赛越来越‘热’,与小升初‘择校热’息息相关。”武汉一所初中校长说,自去年小学生“走进数学王国”竞赛停办后,这一赛事成为小学里“官办”的唯一学科类竞赛,因此有一定的“含金量”。

  也有初中校长表示,“小升初”自主招生时不会太看重语文竞赛成绩,因为语文学习需要知识积累,读书竞赛成绩不能体现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备战读书竞赛:与读书无关

  上午10时30分,考试结束后,小学生们陆续走出考场。记者看到,许多学生手上都拿着一本《快乐阅读》。“这是读书竞赛的指导用书,班上许多学生都买了,每本书20元。”六年级学生林敏(化名)说,她还参加了校外的赛前冲刺班,每周补习一次。

  “在这些竞赛上,校外的老师比学校老师的信息更灵通。”林敏从书包里掏出两本书,分别是《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全真模拟卷》上、下册,“这是校外老师编的,每本售价15元,班上不少学生都买了。”

  “背到答案了就会做,没背到肯定就不会做了。”六年级小学生郑莉(化名)走出考场后一脸懊恼。她告诉记者,考前1周,老师发了8页答案纸,涉及时事、天文、地理等很多方面的知识。

  武昌家长黄女士向记者反映,考前,孩子们每天上课讲题,下课做题,晚上背题,“这样的读书活动,孩子们真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吗?”

  还有家长认为,从考试试题上看,简直要求四年级的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国家大事。于是,老师只能要求他们在短短的两个星期时间内死记硬背,学生只知道答案是“错”,却不知道为什么是“错”。

  专家呼吁——

  读书不能跟着考试走

  “不能考试考什么,就让孩子读什么。读书不能跟着考试走。”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说,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素养和品位,并通过读书引导孩子对社会、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考,绝不是背几本书、考试拿个奖证那么简单。

  他认为,小学正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段,要呵护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老师可组织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读书会和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量,通过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引导他们了解和关心社会。相反,通过竞赛的形式“逼”学生读书,反而容易让孩子失去阅读的乐趣。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