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交管局长表态:夜间占道停车不碍通行不处罚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2-20 05:15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乱停车”造成交通拥堵,“停车难”让驾车人心烦……昨晚电视问政现场,交通秩序问题成为焦点,市公安交管局局长李顺年频频“接招”。一名市人大代表还将自己制作的地下停车场模型送给李顺年,让他带给市领导,期盼解决好停车问题。
    今年电视问政“期末考”第三场围绕“让交通更顺畅”主题,聚焦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三大火车站及长途客运站周边环境整治、大力整治交通秩序问题。市交委、市公安交管局、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武昌区、洪山区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应考”。
    视频曝光短片反映,洪山石牌岭路是一条次干道,车流量大,但车辆违停现象突出,导致交通拥堵时常发生;水果湖路欧式街、京汉大道、利济北路等路段违停现象也比较突出。
    李顺年表示,停车难是武汉交管工作目前一个突出的难点。截至11月,全市机动车突破130万辆,而泊车位仅42万个,缺口巨大。今年,交警想方设法在社区、社区单位“挤”出5万个停车位,向社会车辆开放,但仍是杯水车薪。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要配套建设相应的停车位,还要考虑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调整停车费用标准等。
    直播现场人大代表张桂霞为解决“停车难”贡献智慧,将亲手制作的地下停车场模型送给李顺年,希望他将模型转交市领导,真正重视停车场的建设,有效缓解停车难。
    一位市民代表现场反映,她所在的小区停车位很少,下班稍晚就只能将车辆停在小区门口附近,但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车辆已经被贴了罚单。她希望交管部门能够人性化执法。
    李顺年当场表态:对晚上7时至早上7时之间,不影响交通通行的占道停车,一律不处罚。
    这个表态赢得掌声,一位在曝光短片播放后给交通秩序亮了“哭脸”的年轻市民代表,亮出了“笑脸”。
    协警上路 交警隐身?
    >>>曝光与回应
    【视频曝光】

    2月11日,市治庸问责办“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检查组督查员,暗访市内交通路口情况。上午9时,洪山区雄楚大道珞狮路口,十字交叉的交通路口,两名协警正在指挥交通,却不见交警。上午9时30分,洪山区南湖大道珞狮路口,只有一名协警在岗。建设大道万松园路口、青年路黄孝西路路口在相同时段,也出现相似情况,只见协警,不见交警。
    【部门回应】
    李顺年:全市目前不到3000名交警,同时聘请了2000多名协警,协警主要在全市100个重点路口维持秩序。每天早晚高峰,即早7时30分至8时30分;下午4时30分至6时30分,全市设266个固定岗,每个岗4名交警,经抽查到岗率都在90%以上。而其他平峰时段,交警不可能仍在固定岗上,因为还要处理路面交通事故、查处渣土车、酒驾等。平峰时段,交警必须骑摩托车巡逻,一旦路面发生事故,按要求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
    祸起电动车!
    【视频曝光】
    9月2日,雄楚大街尤李村,一辆载着三人的电动车,连车带人滑入公交车右前轮下。公交司机迅速反应,猛踩刹车,电动车上一家三口没有受伤。9月17日,南湖红顶家园门口,一名骑电动车女子,被卷进公交车车底,当场身亡。今年上半年发生的1439起交通事故中,涉及电动车占了77%。
    【部门回应】
    李顺年:目前全市电动车逾百万辆,闯红灯、走禁行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十分普遍。今年以来,查处电动车交通违法29万起,暂扣违法电动车4.3万辆。要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乱窜乱闯行为,除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外,还要按照管理条例,自然淘汰电动车。
    (记者李亦中) 
    社区居民抛问题:小区绿化地乱停车要管住
    >>>市民之家分会场
    本报讯(记者王刚)“城市主次干道违法停车要强化管理,居民小区内小车乱停放也需引起足够重视。” 昨晚,电视问政市民之家分会场,多位观众抛出这一问题。
    常青花园一位居民说,她是所在小区的业委会副主任,近4年来小区车位日趋紧张,不少业主甚至将车停放在公共绿化地,“业委会、小区物业曾多次干预,但效果甚微”。
    常青花园三社区书记胡娟说,不少小区私家车停放草坪现象日趋成风,居民对此也多是怨声载道,但小区物业没有执法权,也没有强制手段,很难解决。
    多位现场观众建议,除业主加强自身停车规则意识、小区物业不断增强人性化服务外,政府是否可以考虑出台管理规定,直接明确相关法律责任等,从而切实维护小区公共绿化的公益性、服务性。
    让发展更惠民
    >>>第四场考题
    本报讯(记者陈诚)今晚8时,2012下半年电视问政将举行第四场活动,围绕“兑现承诺 优化环境——让发展更惠民”主题,聚焦新城区工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展开问政。
    东西湖、蔡甸、江夏、汉南、黄陂、新洲共6个区的负责人将应考。
    专家:为何不把“黑车”变“红”
    公共话题大家谈:
    非法营运“三车”为何屡治不绝?
    记者胡孙华
    在城市不少路段,一度得到有效整治的“摩的”、“麻木”和“黑的”又重出江湖。非法营运“三车”为何屡治不绝?部门管理者和专家们现场集思广益,坐在观众席上的副市长刘立勇也现场表态: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扩大公共交通供给量,方便市民出行。
    【管理者说】
    市交管局长李顺年:整治“三车”违法经营行为是交管部门的责任,今后要加大查巡力度,探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市交委主任彭俊:坚持公交优先理念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我们将采取增加城乡公交和偏远小区微循环车等措施。
    硚口区区长景新华:非法运营“三车”在硚口出现,表明整治的效果仍然不好,日常监管有待加强,还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江岸区区长黎东辉:“三车”之乱是管理不到位的表现,也反映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短板。主城区与新城区公交一体化滞后、大型社区公交不健全等问题也需要重视。
    【专家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宪尧:对非法“三车”的整治,应该是扩大交通供给量为主,整治为辅。市民有出行需求,我们为何不把“黑车”变成规范运营的“红车”、“白车”呢?目前,武汉城市公交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线路过长、没有专用公交快速通道等。扩大交通供给量,堵住交通盲点、盲时,才能最终消除非法“三车”。
    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非法营运“三车”为何屡治不绝,这对市民和官员都是一种教育。公共秩序是我们建立起来的,也是被我们打乱的,每个人做事讲规矩,才能建立法治社会。
    【市领导表态】
    副市长刘立勇:我们城市公交体系不完善,交通保障水平不高,给非法运营“三车”留下了生存空间。对此,要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堵”就是严格执法、加强监管,“疏”就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明年起,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公交建设力度,一年开通一条地铁,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开通城乡公交和微型公交,尽快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责编:柳昕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