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荆江河段频卡脖子 3年后改造将打通长江“肠梗阻”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12-26 07:38 来源:
【字体:
(楚天金报记者 胡诚 通讯员 王取发 实习生 张余)进入12月以来,随着长江进入枯水期,长江中游航道再次出现碍航现象。日前,记者从长江航道局获悉,有关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即将全面展开。3年内,长江中游航道“瓶颈”将彻底打通。
  水位下降 中游再现“瓶颈”
    进入12月长江迎来枯水期,干线水位持续降低,部分航道浅化严重。昨日,记者从长江海事局获悉,该局日前在长江干线2100公里的水域辖区内,重点对客渡船、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危险品船等“四客一危”船舶,全面实施“防碰撞、防触礁、防群死群伤,禁止违章航行”的“三防一禁”活动,确保枯水期船舶航行安全。
    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长江水位公告,12月3日,长江中游汉口段航道水位4.81米,较一周前下降近1米,长江宜昌、沙市、监利、城陵矶等水位降幅更十分明显。
    据长江海事部门介绍,在实施“三防一禁”活动中,该局将重点加强对长江枝江、芦家河水道等13处一类重点浅水道,20处二类重点浅水道以及桥区、学生渡区、船舶停泊区等重点水域和事故多发区段进行监管,并严格落实上游超高船舶的安全监管措施,防止船舶碰撞桥梁事故的发生。同时,启动长江中游重点浅区航段控制性通行管理措施,对重载船舶适时实施分段签证和减载,还安排22艘挖泥船分别驻守长江上中下游重点浅水道,适时开展疏浚工作。
    由于水位明显下降,长江中游航运“瓶颈”现象再次凸显。
  “梗阻之痛”由来已久
    为何时至今日,长江中游航道的碍航现象仍然表现突出呢?据记者了解,长江中游尤其是荆江航道的“梗阻”现象由来已久。
    曾任长江航道局总工程师、在长江航道局工作了60多年的荣天富老先生告诉记者,在上世纪50年代,天兴洲航道最低水位不到2米;上世纪60-70年代,虽然当时要求中游航道水深达到2.9米,但最少时只有1.8米;特别是在1961年,在枯水期几乎每晚都有船只搁浅。有时阻航了,船无法通过,需要等江水水位自然发生变化后船只才能脱困,是典型的“看天吃饭”。最严重的一次阻航是在1982年,荆江航道的界牌河段,各类船只因航道梗阻停留了6天半。
    直到1994年11月,界牌水道治理工程正式开工。此后,国家治理中游航道力度逐渐加大。从2001年起,国家投资2亿元,利用近三年的时间对长江航道实施应急清淤工程,长江荆江航道的8处水道(河段)得到了治理,减轻了枯水期航道维护的压力。
    荆江航段的陆溪口水道是长江中游枯水期多年的重点浅险水道,其上游有长岭炼油厂、岳阳石化总厂、荆门石化厂等大型企业,是长江重要的水上油运通道。按长江干线航运发展规划要求,在枯水期油轮船队单驳载重量提高到3500吨,所需航道水深为3.7米;而以前这一水道在长江枯水期的维护水深只能达到3.2米,远远不能适应长江航运发展的需要。
    2005年11月28日,该水道整治工程经交通部批准,投资9960万元,正式开工建设。经过30个月施工,全长10公里的水道终于达到航道水深3.7米、航宽150米、弯曲半径1000米的通航要求,改善了通航条件。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