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拥有400多份莲藕野生种 全国80%藕种都来自武汉
尚志红莲
是中国莲的“祖先”
资源圃中,生长历史最为古老、习性最为原始的莲种,是黑龙江野生红莲。
这是一种逃过了漫长冰河期洗劫的孑遗植物,是中国莲的“祖先”,距今约1.35亿年,其形态特征及遗传性状未受外界干扰而发生改变,与水杉、银杏、中国鹅掌楸、北美红杉,同被誉为“生物界的活化石”。
只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才有科研人员发现,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几个小湖泊中,有极少量的野生红莲。1992年5月,市蔬菜研究所的傅新发,借在北京参加赴日高级访问学者日语培训的空当,前往黑龙江的尚志县寻找这种极稀少的红莲,历经曲折,终于取回一株样本,并以其地理位置而命名为“尚志红莲”。
傅新发回忆当时情形,颇为感慨地说,“如果我们再晚一点动手,可能就再也找不到这种古莲种了”。
“九孔藕”
是否真有其事
在湖北,最为知名的莲藕品种,当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河莲藕和蔡甸莲花湖藕。
作为鄂东四大特产之一的巴河藕,在传说中,有一个独特的神奇之处——外方,内圆,大的藕孔有九个,称为“九孔藕”。
而莲花湖藕,外形上也比较特别——藕结处,长有浓密的“胡须”(藕须),藕节一般为较为通直粗壮的“三节半”(三筒主藕,加一个尖梢),故而称为“毛节藕”或“毛三节”。它的大孔,也是九个。
民间认为,莲藕有孔,说明这种植物很有灵性,很有“心窍”,故而称它为“聪明菜”。藕孔又有七孔、九孔、十一孔之分,“九孔藕”最为珍贵。
那么,是否真有特殊的“九孔藕”?
市蔬菜研究所农艺师周凯分析,莲藕横切后,从横断面看,藕孔共有三圈:外围有一圈小孔;中心位置也是一个小孔;我们通常所计算的,就是中间一圈大藕孔,这些藕孔也有大有小,有圆有扁,但一般都是“7+2”个藕孔。好泥出好藕。不同土壤,因营养物质以及微量元素不同,出产的莲藕,在外观和口感上,可能稍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藕在“九孔”时,的确是生长发育最为良好之时。也就是说,“九孔藕”只是一种外观上的“传说”,人们称道的,恰恰是莲藕的品质。
让野藕当爹妈
培育更优秀的后代
专家们对莲藕的花色与泥土下的藕(地下茎)有一个基本定论:凡是肥大的地下茎,都是开白花的,也就是白莲;凡是开红花的,就是红莲(主要是采摘莲子),地下茎相对就小。
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傅新发和同事们在汉阳的四新农场,发现一种特别的野生藕,推翻了这一判断。这种莲藕称为四新藕,它的花朵为红色,单瓣,应该是红莲;但它的藕节粗大,藕皮较白,藕段也入泥不深,这些优秀的性状原本应该体现在白莲身上。利用它作为亲本,就能培育出更好的莲藕品种。
实际上,莲藕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与品性较差的藕种混杂,导致品种退化。设立莲藕种质资源圃的功能,除了收集、保存“血统相对纯正”的野藕以外,还需要让这些野藕当爹妈,借助它们的优秀基因来培育更为优秀的后代。
傅新发主持过“武汉市蔬菜优势品种(莲藕)产业化”项目,他摸索总结了一套简单易行、育种周期短、成功率高的莲藕选育经验,因此,他骄傲地说,你需要什么样的藕,我们都能按需培育。
这份底气,来自于他和同事们多年的默默钻研,也来自于他们掌握的种质资源圃中,那些历经艰辛收集保存的400多份莲种!武汉,有种!
责编:DH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