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江城有个“慢递”新行业 一封信能寄20年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1-11 06:14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去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的新生们做了一项特别的活动:给4年后的自己写封信。信写好后,由组织者放到慢递公司,寄件时间是4年后的毕业时。这种“慢递”行业,在江城刚刚起步。

  信寄得越慢收费就越贵

  满墙漂亮的卡片,各种精美小饰品,伴着柔和的灯光和轻音乐……昨天,记者走进光谷一家名叫“时间仓库”的慢递公司,小资和文艺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个来武汉旅游的广东大学生趴在桌上写卡片,寄给远方的朋友,卡片是武汉大学的樱花主题,老板小朱正在店里忙活。

  小朱今年25岁,家住青山,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当了几年上班族后,在家人支援下投资15万元开了家慢递公司。他说,自己是个文艺青年,热爱艺术,崇尚自由,开慢递公司完全是个人兴趣。

  小朱说,慢递形式多样,以情侣间互寄的居多,定在情人节、“世界末日”等特殊日子之前寄出的更多,还有一个男生放了一本日记本在这里,想写的时候就来写,付保管费即可。收费标准是,第一年15元,以后每年加5元,邮递费写信者提前付,总的来说,越慢越贵。

  在武汉,像这样成型的慢递公司还不多,最早的一家开于2010年10月,在户部巷,名叫“罗克慢递”。创办者李琛说,选择这里,是因为学生和游客多,占到消费群体的80%左右,偶尔也有老人,但多是过来旅游寄明信片的。关于寄的时间,目前店里最多接收20年的,“怕时间太久,给不了顾客承诺”,最短的是1天,多是外地游客来户部巷玩,写好明信片后交给店主寄出。

  迟到的信引发“离婚大战”

  慢递虽好玩,使用时也要谨慎。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一些寄慢递惹出的麻烦事。

  4年前,李丽(化名)与王刚(化名)是一对刚刚大学毕业的恋人,由于王刚要去外地发展,提出分手,李丽十分伤心。这时,慢递刚刚兴起,李丽突发奇想,提笔给王刚写了一封厚厚的情书,诉说自己当时的心情,交给慢递公司,让对方4年后寄给王刚。两年后,李丽另外择偶结婚并生下一个男孩。不料去年的年底,王刚突然找到李丽,说他收到情书后,十分感动,觉得李丽才是最爱自己的人,而自己还是单身,于是重新开始了对她的追求,并将情书复印交给了李丽的丈夫,于是引发了一场“离婚大战”。

  “寄慢递的人写下的多是当时的心情,时间长了,有些人可能忘记自己还有这封信了。”李琛说,希望大家寄慢递不要凭一时意气,充分考虑到这封信可能给以后带来的影响,不要轻易给未来一个许诺。

  “时间仓库”的店主小朱讲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去年3月份,一对学生情侣过来寄慢递,是女生写给男生的,一封厚厚的信交给小朱,定下3年的期限,交过费,留下女生的手机号码就走了。期间,男生想看信,女生一脸神秘又幸福的样子,说要给男生一个悬念。不料5个月后,男生突然找到店里,说他们已经分手了,不想再把信放那里,想提前取走。小朱拒绝了,因为店里有规定,必须要寄信者本人才能提前取走,其他人都无权限。

  男生这下傻了眼,又不想跟女生联系,接下来一周,他每天一清早就到店门口守着,几番软磨硬泡之后,小朱还是没有松口。

  “慢递行业发展现状不是很好,有个重要原因是对我们缺乏信任,因为我们跟顾客之间只有一个口头上的约定,正因如此,我们更要讲诚信,才能获得长久的信任”,小朱说。

  心理专家张晓认为,慢递作为一种情感消费,很有创意,其实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稍稍地慢下脚步,去关注一些美好、浪漫的情感层面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减压”的效果。另外,给未来写信,其实也包括了写信者对未来的某种期许,相信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