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停燃煤限私车告别“雾都” 中国或可借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首都伦敦一直有“雾都”的称号。“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 ”。进入20世纪中期,英国人为摘掉“雾都”的帽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治理空气污染。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背景] 1952 年12 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 导致伦敦两个月内12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
上世纪50年代 重点减少煤炭用量
伦敦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这意味着它需要生产大量的电力来推动工业的发展。因此,伦敦建造了大量电厂——煤电厂,同时,伦敦市民家里的供热也有赖于煤做燃料,因此,电厂及居民家庭都有大量黑烟排放。
1952年“烟雾”竟然造成1万多人死亡,这一惨案使英国政府和人民惊醒,他们意识到必须在改善空气环境上下大力气了。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为此,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主要得益于这两个措施,伦敦的空气质量在接下来的20年里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上世纪80年代 重点治理汽车尾气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伦敦又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无形污染的问题,这些无形污染主要是现代交通工具在使用汽油、柴油等过程中产生的。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控制私车流。
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自行车交通也被政府作为支柱,计划建设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英国的高官们都以身作则。2009年的一天,首相卡梅伦骑自行车上班,而副首相克莱格则坐地铁。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