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国内率先实现“柴变油”
(长江日报)用废弃的柴火、秸秆变成生物燃油,如今成为现实。昨日,在东湖高新区,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生产基地内,3桶晶亮的生物燃油热腾腾出炉,在国内首次实现“柴变油”。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油很像自来水,但显得较黏稠,化学品的刺鼻气味比普通汽油、柴油要轻些。工作人员透露,油内含3种成分,50%为生物柴油,50%为生物航空油和生物汽油。工作人员用这种油点燃火把,顿时升起一股白烟,气味类似烧枯的树叶。
“飞机、汽车发动机不需要做任何改型就可以使用这种燃油。”阳光凯迪董事长陈义龙介绍说,“新能源集团示范基地可年产生物质燃料1万吨,平均每天生产30多吨。”
公司干料棚内码着两堆干燥的木屑,含水率低于15%。一台大铲车将它们送进喇叭形投料口,由传送带拉到20多米高的汽化塔,分解为含碳、氢的气体,送到椭圆形的大储存器,即汽柜进行稳定,再经管道送到48米高的合成塔,在催化剂作用下,形成与燃油相似的碳氢化合物。
从送料到出油,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
据介绍,石化产品内含重金属、硫、磷、砷等杂质,经飞机、汽车发动机燃烧后,排放硫化物、氮化物及重金属等污染物,而且每燃烧1吨还会排放3吨二氧化碳。生物燃油则不含这些杂质,燃烧后可达到“零排放”。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农林废弃物约12亿吨,除少量成为农户能源和加工业材料外,约8亿吨在田间被焚烧或腐烂。
阳光凯迪每生产1吨生物燃油,需消耗枝丫柴3吨或农业秸秆4.3吨。从理论上来说,如果集齐我国农林废弃物,用“柴变油”方式产出生物燃油,年产量可达近2亿吨。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2.71亿吨,同比增长6.8%,约占我国原油消耗量的57%。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柴变油”普及,我国石油制品或将陆续摆脱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