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就业矛盾 外地18万年薪难让小伙高兴
(长江日报)即将到来的春节对于武汉某大学软件专业研三学生张庆来说注定纠结:去年11月,他收到北京百度公司发出的年薪18万元的offer;与此同时,他与女友小琴的恋情降到了冰点。
小琴就读同校法律专业,老家在湖北。她和家人都认为毕业后应在武汉找工作。去北京还是留武汉,成了摆在张庆和小琴面前一个解不开的结。“不是我不想留,而是武汉不需要我。”张庆说,“也知道腾讯等公司正在武汉建研发中心,但马上就要工作的我已经等不及了。”
“高校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而我省的企业却不需要”。省两会上,曾宪初委员的发言直指这种由产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人才供需间的结构性矛盾。他说:“我省目前的产业结构还存在‘较重’的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造成了这种结构性‘就业难’。”
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强力助推器,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加快武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他建议尽快制定吸引人才的相关政策,以打造武汉软件新城为战略支点,全力建设国家软件中心城市。省民建委员则集体呼吁,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更多适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一边是“不需要”,一边是“找不着”。省人大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江欣苑社区书记胡明荣,拿出一个精美的手工饰件对记者说:“这门‘黄梅挑花’手艺已经快失传了。我们非常需要一些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来传承,可就是找不到人选。”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供大于需,而是供需不挂钩。
省人大代表、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蔡耀军表示,搭建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必不可少。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