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梦]解砾:做湖北马云 复兴红桃K
1997年年会:300 多台“红逗号”大巴开赴武汉剧院
眼前,一代生物制品“豪强”的挣扎求存,20多年前,那个鼎盛岁月清晰如昨。
上世纪90年代,谢圣明、黄立平、刘朝胜等人用50万元,买下武汉大学副教授张廷壁一项技术:生血物质叶啉铁。通过《长江日报》征名,这项成果被定名为“红桃K生血剂”。
1994年,武汉全城的公交车似乎在一夜间贴满“呼儿嘿呦,中国出了个红桃K”的广告,强势入市。当年,红桃K生血剂的销售就达1800万元,实现盈利。
随后,偏爱“毛选”的谢圣明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以宣传单、电视专题、车贴墙标、义诊四大法宝,让红桃K生血剂红遍全国。
一时间,大片农村路边小店的墙上、中小学校的墙上、电线杆上,一夜之间都刷上了红桃K生血剂的广告。
仅3 年,红桃K在全国建起了600多个营销子(分)公司、2000多个营销工作站,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高峰时员工上万人。
此后,红桃K集团还先后注入5000万元资本,采用兼并、合资、租赁、委托加工等方式直接带动了15个国有企业,盘活省内企业1.7亿元国有存量资产。
1997年,红桃K发展至巅峰状态,销售额达16.7亿元。当年7月,在红桃K集团夏季全国市场工作会议上,会场武汉剧院迎来全国各地3000多名员工,300多台印有红逗号的大巴浩浩荡荡接送,表彰时,受奖员工每人直接发现金3万元。
资料显示,1997年,红桃K纳税1亿元以上,是当年全国民营企业纳税第二名,仅次于联想集团。
那段辉煌历史中,数万人经受了一段市场洗礼,直接、间接造就10多位亿万富翁,成就营销界数千名骨干人才。至今,红桃K还被誉为国内保健品业的“黄埔军校”。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