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 武汉迎来第四代
(长江日报 记者冯欣楠 杨菁)从上世纪80年代的汉正街草莽英雄,到机关干部、大学老师组成的“92派”,到2000年前后创业潮中的海归,再到2008年至今武汉掀起的“全民创业”。三十多年来,武汉四代创业者薪火相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
在1979年到1984年,汉正街迅速成长出改革开放后的江城第一代经营者,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然后靠“勤扒苦作”实现自我增值。此后,全国各地大批淘金者接踵而至,包括浙商、晋商、徽商等不同派别。他们都接受了汉正街的价值观和生存法则:“自由竞争,适者生存。”思想解放、敢冒风险的汉正街,成为武汉第一代创业人滋生的沃土。
创一代:全国首批个体户诞生汉正街
凡是接过陈永镒名片的人,会看到“高级经营师培训师”的头衔。昨日,市创业天使导师团负责人介绍,作为武汉创业导师之一,陈永镒不定期在团市委青年创业培训中心和武汉市图书馆等地授课,指导青年创业者。“不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曾是武汉的皮具之王”。
34年前,硚口区重新恢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安排失业、残疾、返城、两劳(劳改、劳教)释放人员。在全国最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对内搞活典范”。其后,江浙、广东等地,向武汉学习,建立安置这些人员的就业市场。
这场发展个体经济的“胆色”之举,改变了陈永镒的人生。作为返城青年,他曾因无事可干四处“打游击”。1980年,他借了80元,在汉正街上支了个竹床摆摊,落脚成为第一代汉正街个体户。
“通过朋友牵线,找集体百货商店的经理赊点袜子、汗衫……把全国各地的东西搬到武汉卖。”两三年后,陈永镒靠当“搬运”成了“万元户”,再往后,陈永镒成为武汉皮具大王。
翻阅本报报道资料,后来名噪一时的“盲侠”郑举选,起点比陈永镒更糟糕。
1979年前,郑举选靠来往于城乡之间贩运小商品为生。采访中,他回忆:“那时,个体私营还属违法,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被割的对象。我被监禁过18个月,罚没了1万多元现金和上万元的货物。”
获释出狱时,郑举选家徒四壁,两手空空。“正是汉正街的创兴,我和102位无业者一起,拿到了第一批小商品经营‘准生证’”。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