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清洗2600公里排水“主动脉” 争取不再“看海”
昨日,汉口一元路,水务人员正在清理下水道里的淤泥。本报记者 傅坚 摄
4月底前完成清理,重点预防施工重地,争取不再“看海”
(长江商报消息 记者 徐靓丽 通讯员 高山)两个工作人员在马路一边的下水道中挖出一堆堆淤泥,另外两个工作人员在马路另一边的下水道冲水,将该路段下水道的淤泥清理干净。昨日10时,汉口一元路的路面上,江岸区疏捞工人正在紧张作业。武汉市水务局透露,今年4月底之前,水务部门将对城市2600公里主次排水干管全部疏捞一遍,这是继去年武汉市最大规模的一次排水疏捞活动后,对城市排水“主动脉”的又一次大清洗。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全年70%的雨量集中在5至10月,汛期降雨量大、强度高、历时短、间隔短,加之汛期长江、汉江水位高,城市雨水均要通过排水管道和沟渠输送至泵站,由泵站抽排出江,排水压力大。
为确保雨季武汉不“看海”,去年武汉市政府投资2亿兴建应急排水工程,并在去年雨季结束后,启动2013年“清管渠、畅排水”工作,对武汉市排水管涵港渠进行全面疏捞,恢复排水设施过流能力。目前疏捞已进入攻坚阶段,尤其是针对2012年暴雨中暴露出的主次干道、立交涵洞、交通要道等薄弱环节,进行拉网式疏捞。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项久华介绍,建设工地附近建筑垃圾、淤泥容易淤积,是排水疏捞的重点部位。
武汉市水务局同时透露,今年还将在沿江、沿河路段新建一些泵站,加强城市在雨季的抽排能力,希望城市的抽排能力能够从目前的900立方米/秒,上升到1200立方米/秒。主次排水干管全部疏捞一遍后,能否确保今年武汉“不看海”?该部门表示,目前正在尽一切努力,做好各种预防。
■背景
为保雨季不“看海” 武汉去年投资37.8亿
2011年6月17日8时至19日凌晨4时,武汉市遭遇当年入梅后第3轮强降雨,新城区最大降雨量达252.7毫米,中心城区达194.4毫米,相当于一天泼下15个东湖的水量(东湖最大储水量为1.2亿吨)。6月18日武汉三镇88处渍水严重,引发严重交通拥堵,城内多处地段积水,网友调侃为“到武汉看海”。
去年2月15日,武汉投资37.8亿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排水疏捞行动,欲终结雨季“到武汉看海”的尴尬,包括用100天时间疏捞2500公里排水管道、实施8处立交(涵洞)排水改造工程、疏浚8处箱涵明渠等。
2012年5月29日,武汉又逢暴雨,中心城区平均降雨量达80毫米,各区均达到暴雨级别。受部分工地施工以及排水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影响,武汉约有10余处地点出现局部短时渍水,但得益于常青泵站二期等排水项目投入运行,发展大道、新华下路立交桥、金家墩涵洞、徐东路、秦园路等多处历史严重渍水地点未发生渍水。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