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餐饮、小作坊纳入“问责突出问题”
(武汉晨报记者 邹婵娟 通讯员潘露)昨天,记者从武汉市食品药品工作会上获悉,今年,小餐饮和小作坊整治工作既纳入了市委治庸问责的“十个突出问题”,也列入了市政府“十件实事”关于“推进平安武汉建设”的目标中。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强调,今年要以食品原料市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场所为重点,进一步落实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制度。
在小作坊整治工作中,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今年,全市将把小餐饮、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纳入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将继续把小餐饮列入“大城管”考核体系,同时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落实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制度。
今年,我市还要加强食品安全调查评价和风险评估,全市食品抽检力争达到9万批次,探索建立全市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质监、工商、食品药监、农业等各部门监督、抽查和检测数据共享。
去年我市食品药品无重大事故
全市3.09万家小餐饮挂上“脸谱”
(记者邹婵娟 通讯员潘露)2012年,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杨泽发眼中,极不平凡。在这一年,武汉未发生一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而且让3.09万家小餐饮挂上“脸谱”迎客,保障了市民食品安全;抽检1349批次基本药物,合格率达92.7%。
餐饮“脸谱”挂上电子地图
为防止餐饮机构作弊,去年我市取消之前的餐饮机构私自张贴脸谱规定,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优秀“大笑”,良好“微笑”),统一张贴,随时监控。
并且还将餐饮脸谱与电子地图挂钩,市民网上搜索时,可直观了解餐饮机构的现状。在严格管理下,全市3.09万家小餐饮单位落实了“信息公示”和“脸谱公示”制度,市民就餐选择更透明。
此外,市食安办选择84个监测站,对20类重点食品的评价性抽检突破9000批次,妥善处理了“工业明胶”、“央视曝光蜜饯”、“漂白藕带”、“黑作坊制售鸭血”等热点事件。在全国最先查处了涉及7个省市的“猪中强”案件;以食品原料、蜂产品、食品明胶为重点,突查瘦肉精、豆制品和食品添加剂市场,集中开展生产流通领域执法打假行动,取缔“黑窝点”98个,严肃查处了“染色豆案”、“过期原料牛油案”、“黑作坊生产牛筋案”等一批有影响的食品安全案件。
基本药物抽检合格率92.7%
全市20家基本药物生产企业落实中标产品备案、生产计划月报和质量授权人制度,34家配送企业全面落实电子监管制度,5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药品阴凉库和冷库实现温湿度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各医保定点药店建立基本药物专柜,实行“四有一规范”(即有专柜、咨询台、标识、管理制度及一套规范化档案)。
去年抽检基本药物1349批次,合格率达到92.7%。并且与公安部门相互配合,查办了网上收售药品案件8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批捕12人。
责编:宗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