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国务院机构改革当为地方示范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3-02 06:28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前日闭幕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获得通过,舆论认为,这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大幕。

    事实上,关于本轮政府机制改革的讨论已有多年。而去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已经预示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步伐会逐步加快。

    今年过年以来,一些有关“大部制”改革的方案细节开始见诸报端,推进、深化改革的舆论呼声也越来越高。尽管某些受到热议的“合并”方案,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亦即具体改革方案或许还未最终确定,但各种信号都表明机构改革正待启动。

    总结过去一段时间,从转变工作作风到加大反腐工作力度,再到强调改革、求新求变,中央新一届领导集团表现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以及大刀阔斧、啃下硬骨头的实干决心。如果把机构改革也放到新政层面来理解,不难看出它与其他举措之间的连续性,以及彼此在行动力度、协调互动上的一致性,由此也就更能感受本轮强力改革的迫近。

    与5年前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不同的是,此次方案加入了“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也就是说,衡量此次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能不能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步骤操作上,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本质上,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有专家表示,政府职能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应当说,这样的阐释可以更确切地说明职能转变与社会、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反过来看,职能转变的三种结果表现,又恰恰与人们对改革的期盼相吻合。这其中,既有不同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有顶层设计与民间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目标是明确的,民众的期盼也是强烈的,但在怎么有效转变的问题上,分歧依然存在。外界聚焦部门间的重组合并,关注点在简政,客观地看,这也是过去多轮机构改革工作的侧重点。从此前改革取得的成绩来看,简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级各部门行政效率的提高,然而简政可能还不能彻底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尤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向前推进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简政本身甚至都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阻力。于是,问题的难点落在了如何将放权落到实处。

    其实,回顾80年代以来的改革路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是一条贯彻始终的主轴,也就是说,改革的原则和路径都不具有争议性。愿不愿意放权、敢不敢放权、能不能拿出最大的决心,自上而下的大力推进放权,成为改革的关键。再则,与放权相对应的限权制度能不能进一步完善,则从另一个层面制约着这一问题。它们最终有赖于顶层设计的逐步推展。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将是即将产生的新一届政府要面对的第一个重大改革关坎,它将显示中央政府改革自身的决心和勇气,从而也是地方政府改革的示范。

责编:江尚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