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四省政协委员建议:利用长江水道 串起黄金旅游带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3-05 07:41 来源:
【字体:

(长江商报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伍中信

  率先在农业和林业方面开展合作

  本报讯(特派北京记者 罗婷)“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打造经济第四极,一定要放弃地方保护主义,打破政策、体制、市场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求得区域发展、中部崛起的大利。”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长伍中信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伍中信认为,中部四省应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为实现中部崛起打下良好基础。

  他建议,湘鄂皖赣四省合作首先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两小时经济圈”,在四省之间形成更加自由方便的生产和生活要素流动,推进发展和融合。此外,四个省都是农业大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相似,农业基础良好,可以率先在农业和林业方面开展合作。并利用长江这一优势资源,建设港口和交通枢纽,利用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便捷交通优势,打造旅游产业联盟,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伍中信强调,如今是眼球经济时代,四省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舍小利求大利,尽早实现市场、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共同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这一概念,吸引更多关注,争取更多国家层面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向该区域。

  全国政协委员李修松

  串起长江沿岸风光及人文资源

  本报讯(特派北京记者 柯美杰)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可利用长江水道优势,共同打造长江中游旅游带。

  李修松说,长江中游两岸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如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长江中游沿岸四省旅游资源都相当密集,各具特色。这些资源沿着长江水道分布、相互之间有联系,如果四省共同打造长江中游旅游带,无疑将放大品牌效应。

  他认为,利用长江水道,串起四省的沿岸风光以及人文资源,打造黄金旅游带,比四省各自发展旅游的效应要大几十倍。而这样正是因为找到了长江中游旅游的内在规律。

  他建议四省首先建立长江中游旅游带协作机制,相关领导、负责人、景区、旅游企业共同参与,力争打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共同打造旅游资源。在各方达成共识后,共同制定长江中游旅游带的规划,逐步规划把资源整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可以开通水上旅游,做大做好水上旅游。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

  联手建立学生实践基地

  本报讯(特派北京记者 柯美杰)“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发展,其中教育合作大有可为。”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安徽省委主委李和平说。

  李和平说,目前大力推进区域合作已成为各方共识,四省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正逢其时,长江中游各省市位置相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有各自优势,进行区域合作,可以彰显各自个性与优势,最终共同发展。

  李和平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中教育合作大有可为。他说,湖北教育在四省中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高等教育,如武汉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都是全国名校;安徽也有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湖南、江西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四省能够进行深度合作,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发展。

  他介绍,安徽近几年来按照“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发展,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也得到外界认可。如果四省有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首先相互借鉴,无疑将加快四省教育发展。

  李和平还建议,四省可在一些专业上进行合作,共享教育资源,联手建立学生实践基地。

  全国政协委员雷元江

  建立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

  本报讯(特派北京记者 周舜尧)“中部四省应建立高层次联动机制,协商协调发展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工商联主席雷元江谈及长江中游城市群话题时表示,争取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仍是首要目标,地方可以先动起来,形成良好合作机制。

  “首先要关注产业布局、分工机制问题。”雷元江说,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各种设施政策共享是难点也是重点,四省不能“避重就轻”,要突破难点,实现区域资源互补、协调发展。

  他认为,要突破发展中的难点,需要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四省可建立一个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来协商大项目落户、重大基建投入等事项,也可分解相应的任务,把产业发展的分工目标明确到各地,以此来整合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他还表示,丰富的山水资源是中部地区共有的特点,四省共同拥有交通区域优势等资源,发展城市群,除了扩大区域经济总量,还需注意为居民提供方便、健康和环境友好的城市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卢天锡

  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本报讯(特派北京记者 周舜尧)“长江强,则中国强,中部行,则中国行。”全国政协委员、九江市副市长卢天锡表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的长江中游地区,非常有潜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需要从加强基建、推进规划协调一体化等方面着手。

  卢天锡认为,四省目前虽有各自的城市圈(群),但这是区划经济,而非区域经济。过去各自为政的方式限制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一定不能“画地为牢”,要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总体区域规划协调一体化,才能明确分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要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卢天锡说,连接省际“断头路”,连接四省城际铁路,推动港口、航空交流等,都可以扩大生产要素一体化,共同确定项目、投融资,既可节约成本,也可从项目上实现共赢。

  他还建议,通过统一规划,各地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在区域之间形成差异化互补优势,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结构,才能做大区域经济总量,实现区域整体发展,而这需要四省之间搭建不同层次的交流联动平台来实现。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