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评出十大健康习惯与陋习 “口味重”登陋习榜
长江商报消息 “原来口味重、暴饮暴食、超速行驶也是健康陋习,我们得注意了咧!”昨日,我省在武昌首义广场开展第25个“爱卫月”的宣传活动,公布了“湖北省十大健康好习惯和十大健康陋习”评选结果,听到“官方”版本,市民王先生跟妻子讨论起来。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多对照“十大健康好习惯”,从自己的健康管理做起。
开窗通气、饭前洗手你做对了吗?
“想做到,并且全部正确做到其实并不容易。”专家介绍,“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被列为健康好习惯首位,说明大家对空气质量的重视,但要注意方式。专家建议,每天开窗通风,最好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特别是冬季,每天开窗10-30分钟,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佳。
饭前便后要洗手大家都知道,但正确的洗手方式您是否掌握了?专家介绍,要用流动的自来水充分冲洗手腕、手掌和手指,打上肥皂均匀涂抹,搓出皂沫,应让手掌、手背、手指、手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洗各个部位。洗手搓揉的时间不应少于15秒,最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
低盐、低脂饮食也是需要坚持的健康好习惯。专家建议,应该避开高脂食物,如午餐肉(火腿,意大利腊肠,猪、牛肉腊肠)等熟肉制品;烹调油多用植物油,并使用控油壶。
口味重、超速行驶也是健康陋习
为何口味重也成了陋习,有这么严重吗?专家解释,人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都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而腌制类食品会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容易引起发炎和形成结石。
超速驾驶、酒后驾车的危险也不可小觑。据调查,将平均车速降低1km/h可以减少4%-5%的致命车祸,我国5-25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二大死因也是道路交通伤害。专家提醒,驾驶员连续行驶4小时就应该停车休息,摩托车驾驶员佩戴头盔;机动车前排人员系好安全带,是降低伤害的有效方式。
我省居民健康意识有所提高
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徐静东介绍,我省居民健康意识有所提高,比如在“十大健康好习惯”中,居民开始关注心理问题,将“保持良好心态”列入好习惯,不只停留在吃、睡等层面。
徐静东还表示,“及时进行预防接种”的入选说明市民越来越重视预防,“防重于治”。
在“十大健康陋习”中,7个涉及公共场所,比如在公共场所吸烟、在公共场所丢垃圾等,这些不良习惯既危害自身健康又严重影响他人。今年4月是全国第25个爱卫月,活动主题便是“美丽中国,健康生活——摒弃乱吐乱扔陋习”,下月我省各地将有组织地开展清洁环境、美丽家园活动。
■故事
都市人羡慕“监狱养生”专家建议“管住嘴迈开腿”
今年39岁的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昨日他在“爱卫月”义诊现场被查出了高血压。“盐吃多了,每天都在外大吃大喝。”
一次,他听客户说起了“监狱养生”,就是像在监狱里一样,作息规律,早睡早起,每天劳动,饭菜清淡,调整一段时间“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可能就没了。不少市民也表示,“监狱养生”虽然名字不好听,但用到生活中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非得“监狱养生”,专家建议,“管住嘴迈开腿”,日行一万步,多吃粗粮和蔬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饮酒,每天坚持锻炼。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