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下一次灰霾来临 该如何应对?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4-04 06:28 来源:
【字体:

  (长江商报记者 柯美杰 通讯员 陶健康 王恒松 丘剑山)今年年初全国大范围的、超历史纪录的灰霾天气直接挑战国民的基本承受底线,下一次灰霾来临时,我省又该如何应对?昨日,省科技厅召开PM2.5污染防治科技工作研讨会,为科学治霾献计献策。来自武大、华科、中科院武汉分院等与会专家建议我省开展PM2.5污染源普查,建立灰霾应急机制。

  我省灰霾天气是如何产生的?

  我省灰霾天气到底是外省污染物流入导致的还是自身产生的?省科技厅社会科技发展处组织完成的《湖北省灰霾天气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显示:我省本身有产生灰霾天气灾害的威胁,并影响周边省市;同时,大气传输也将异地灰霾带入我省境内。

  省科技厅社会科技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11年全国大气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分布图,与全国的大气污染状况相比,我省的大气环境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大气质量较好,我省东部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PM2.5污染到底是哪些污染源造成的?

  PM2.5污染到底是哪些污染源造成的,各占多少比例?目前尚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昨日武大教授王祖武认为,要想科学治霾,建议开展PM2.5污染源调查。

  省电力公司电科院副总工程师刘给银则说,污染源的普查与解析是基础,否则只能监测,而无法做到真正防治,“我们要搞清楚如汽车尾气占多少、火电厂占多少等,从而寻求解决办法。”

  刘给银说,目前发生的几次严重灰霾,政府除公开数据外,无法做到应急处理,建议政府部门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不过这都建立在彻底搞清PM2.5污染源的基础上。”

  ■焦点

  我省大气环境产业

  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也会影响大气环境产业的发展,我省大气环境产业发展如何?昨日,《调研报告》相关数据表明,我省大气环境产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但缺乏行业领军企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省仅进入省环保产业协会的大气环保企业就达150多家,湖北省大气环境产业已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调研报告》显示,我省拥有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加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洪城通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上市公司,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在的集团公司也均在筹备整体上市。我省拥有产值过60亿的凯迪电力及十多家产值过亿的环保企业,不过产值在5000-10000万元的企业比较少,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大气环境产业在我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年武汉市从事大气环保的企事业单位12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

  ■不足

  《调研报告》指出,我省大气环境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体情况趋于良性发展,但产业链的发展上还存在瓶颈。

  据介绍,我省尤其是武汉,高校、各类研发机构云集,拥有大批的研究人员,近年来也取得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研究成果。但现阶段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并不多,无法形成产业化,目前各企业所使用的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引进外省或国外的技术。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称,我省大力发展大气环境产业链,各类环保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涉及领域广,产品种类较多,发展势头强劲。但在企业规模上,缺乏领军企业,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使得我省大气环境产业规模处于中下游,与大气环境产业发达省市相比有较大差距。

  我省现阶段各环保企业以设备设计与制造为主,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较少涉及,设备耗材市场发展前景巨大,而我省环保企业所占份额偏小。对时下引发公众关注的如PM2.5检测的大气监测技术与设备关注度不够,市场机遇把握不足。

  虽然我省工业基础较好,环保企业偏好设备设计与制造,但所生产的设备仍以低端设备为主,高端设备种类稀少。

  责编:王霖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