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华农绿色协会公布农村水样调查结果 不达标率高达84.26%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5-05 05:55 来源:
【字体:
(长江商报)(记者 张瑜琨 通讯员 舒曼 杨林)昨日,中国农村水环境青年论坛在华中农大举行。会上,华农绿色协会成员公布了“绿苗计划”(本报曾报道)的调研结果:根据他们的采样结果,采自26省108个村庄的300余份水样中,农村饮用水不达标率高达84.26%.

 

  2月份,华农绿色协会集合百名志愿者的力量,共收集到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8个不同村庄的300余份有效水样。在开学之后,将志愿者采集的水样,进行水质检测、指标对比,并进行问卷的统计,对结果进行分析。

  首先将水样依照分布及功能划分为七个类型:自来水,河水,池塘水,湖泊、沼泽,海水、港口水,其他(如水库水、山泉水等)、井水。统计时依照国家现有的水质标准,将水样类型1划为生活饮用水,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水样类型2-6划为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将水样类型7划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

  2月下旬至3月上旬,项目组完成了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重金属等项目的测定。自来水统计结果显示:此类水样中,共59份有效水样,其中达标水样13份,占22%;超标水样46份,占78%.其中以镍(Ni)、铅(Pb)、锰(Mn)等金属超标为主。井水统计结果显示:此类水样中以高锰酸盐指数及镍(Ni)、铬(Cr)、锰(Mn)、铅(Pb)金属等指标项目超标为主。由于农村以饮用自来水和井水为主,由此得出的饮用水不达标率高达84.26%.

  农村水质需从法律、经济、科研三方面突破

  “虽然志愿者采样是否标准,检测流程是否按照标准化科学操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但是这些第一手数据对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仍有借鉴意义。”武汉市环保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李华颖说。美国杜克大学湿地研究中心博士后杨永兴说:“这个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农村水质的依据,但不能代表权威。”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黄巧云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关于农村垃圾管理与环境保护”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议:制定可行的农村垃圾和废弃物管理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法律方面要加强关于农村环境特别是农村水环境方面的立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司法救助力度,进一步降低公益环保诉讼的门槛。”郑华健说道,而在经济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投入,特别是生活垃圾处理和水利设施建设,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把环境保护和经济收入挂钩。

责编:熊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