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个诺贝尔奖 德国物理学家看好清华大学新成果
(武汉晚报见习记者 李晗 通讯员闵权 甘海莹)“诺贝尔奖往往不是计划之中的,你要能抓住那些意外的现象,找到新的方法。”昨天下午,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物理学家冯·克利青教授作客华中科技大学。
谈及不久前清华大学发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冯·克利青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发现,也可能是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又一个好机会。
交流会开始前,已经70岁的冯·克利青拿出自己纯金的诺贝尔奖牌,表情顽皮地高高举起奖牌向全场展示,逗乐了台下包括“根叔”在内的400名师生。
冯·克利青认为,自己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很大一部分源于自己对于实验中意外发现。他告诉师生们,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类似的现象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一些学者提起过,但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而自己则抓住这个现象深入研究,终于在1985年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从而获得诺贝尔奖。
“科学家要像一名一无所知的婴儿一样不断地提问,寻求对自然的理解,知识没有终点,寻求没有终点。有志于科研的当代大学生也应该有这种强烈的好奇心。” 冯·克利青说。
责编:宗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