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A处录取B处上课 两中学首开“区内留学”模式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5-13 05:50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被普通中学录取,正常交纳公办初中较低的学费,却可以在同区的共建民办优质初中上课。这样的“区内留学”模式首次出现在武汉市第51中学。

  记者昨天从学校了解到,该模式已让51中学40名学生到市一初慧泉中学“留学”。

  “留学”要经过两轮选拔

  市51中是所普通学校,市一初慧泉中学是所民办优质初中,为实现教育均衡,让更多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去年起,同属江汉区的这两所学校开始联合办学。平时教学中,一初的老师会经常到51中集中备课,51中也会每学期轮流派两名老师到一初工作,学习一初的先进办学经验。但两校觉得这样还不够,决定将共建的路走得更宽些,尝试“区内留学”,从51中新招学生中选拨优秀生直接到一初上课。

  去年秋,51中招收100余名初一新生。初一新生报名入校后,先由51中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摸底,然后再由一初老师进行第二次考察。两轮选拔都相当严格。“最后,4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获得‘留学’的机会。”该负责人说。

  学生送出去后,并不是就完全和51中脱离了关系,51中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在我们学校缴费,学籍、各种手续等都在本校办理,只是平时上课就在一初中,分散到他们的不同班级。”再说,江汉区期中期末考试实行全区统考,老师们可以通过这些考试定期对这些“留学生”的成绩进行监控,随时关注他们的情况。

  由于学生仍然来自51中,这些小“留学生”们并不会挤占一初的招生名额。三年后参加中考时,各项政策也仍然按照51中的政策进行。

  “留学”收益最大是学生

  一初一位老师介绍,多出40名学生,对学校来说,压力其实有些大。

  一初每年招生人数较为火爆,学校师资比较紧张,多出的学生无疑增加了老师的工作压力。为保证每个孩子学习机会均等,也避免因为来自51中,孩子们会有自卑的想法,他们全部被打乱安排到一初的各个班级,和其他学生没什么两样。

  目前,到一初“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还不错。

  对51中没能出去“留学”的学生来说,也成了好事,剩下的60名学生被设置成两个班,学校利用这个新的机会试验小班化教学,老师在教学上更加精心了。

  51中一位老师说,学生来自普通学校,却能够去优质初中上课,最直接的收益就是免去了一笔高昂的择校费用,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

  今后51中招收的学生中,将继续进行这种“区内留学”的模式,让优秀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专家认为这种模式可借鉴

  武汉市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认为,作为共建学校之间的互助方式,这样的“留学”模式可以借鉴,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都可以受益。他建议,“留学”模式可以在能够实行的范围内,寻找更为灵活的模式,让两校之间的老师和学生更多一些交流的形式,薄弱学校也利用这样的机会招到更多的优质学生,强化自己的办学水平。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