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味依旧 精武路已“转身”
2010年10月1日,汉口精武路一鸭脖店顾客络绎不绝。
2013年5月24日,精武路建设工地。
(长江商报) 数百米小街曾挤进60多家鸭脖店,因鸭脖而红遍全国
汉口精武路,因鸭脖而红遍全国。一根小小的鸭脖,改变了无数草根命运,一条不到千米的精武路,批量产生了数十个千万富翁。
从最初的“一个炉子一口锅、一块砧板一把刀”的原始作坊开始,到如今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规模化生产,20多年来,精武路鸭脖经历了市场的风风雨雨,逐渐发展壮大,分店也开到了北京、上海、山东、福建等全国各地。
两年前,精武路拆迁改造,根据当初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公示的土地储备规划要点,这里将崛起一个高档商住区。
一条小街开了60多家鸭脖店
“走,到精武路吃鸭脖!”10多年来,每到消夜时,大量市民涌向精武路,消夜的桌子上,总不少了啤酒、鸭脖。
精武路,得名于上个世纪30年代设立在此的精武会馆。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这条小巷因为专门硝猪皮的红星制革厂颇有名气,又被称为皮子街。
精武路上的卤鸭脖,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传说称,是重庆人在精武路的精武饭庄上推出的,也有传说是汤腊九远赴重庆学艺归来后,在消夜摊上最先推出,并赢得了市民的胃。后来,整条街上的居民纷纷拜师学艺。高峰时,不到千米的小街上竟开了60多家鸭脖店。
张先生曾是一名的哥,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精武路鸭脖。他称,市民爱到精武路消夜,一手拿酒杯、一手拿鸭脖,啃一节鸭脖喝一杯啤酒,“那才叫一个爽”。他每天晚上要送好几趟客人去那里。
武汉精武路鸭脖协会曾进行过一次市场调研,鼎盛时期,精武路经营鸭脖的店铺竟多达60多家。精武人家的门面在精武路路口,生意最是红火,店里24小时营业。因为客流不断,店里连门都没装。有统计称,曾有一家门店一天营收20万元。
2002年,电影《生活秀》将鸭脖推向全国,火红的精武鸭脖走上了扩张之路。如今,武汉市区已有超过200家分店。全国10多个省市都有代理商,精武鸭脖已经走向全国各地。
据武汉精武鸭脖协会介绍,2011年,省内鸭脖经营点合计高达7500家,年产值约54亿元。武汉人到外地开店卖鸭脖的也不计其数,年产值接近12亿元。据介绍,我省精武鸭脖每年的税收收入高达1亿元,仅精武鸭脖每年就能解决我省10万余人就业。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