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鸭脖味依旧 精武路已“转身”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5-28 17:11 来源:
【字体:

  拆除重建将崛起高档商住区

  2010年,随着城中村拆迁,精武路也拆了,60多家鸭脖店被迫迁移。随后,在解放大道对面复制了鸭脖一条街,精武人家、汉口精武等在此落户。周黑鸭等品牌也扎堆在此。

  近日,记者前往采访时发现,以往火热的购销场面不见了,只有零星客户购买,而且购买的量都不大。

  拆迁前,精武路鸭脖店有60多家,复制鸭脖一条街初期有30家,如今,这条街上的精武鸭脖店只有8家了。这条街上的汉口精武店员工说,解放大道上不能停车,客户买鸭脖很不方便,导致鸭脖一条街生意“仅能维持”。

  据介绍,精武鸭脖的销售模式,自营店占比较大,而在省外,除了少数公司外,大部分都是寻找代理商。

  “总的来说,整体比较平稳。”江汉区精武鸭脖协会会长刘世平说,近两年,精武鸭脖进入了发展瓶颈。

  “门面租金上涨、员工工资上涨、原料成本上涨,而精武鸭脖仍然是5元/根,利润空间大幅缩小。”刘世平说,就拿精武路来说,新华路长途汽车站拆迁后带走大批顾客,解放大道属于严管街不能停车,客户购买鸭脖不便了,原本前店后厂的模式变了,物流费大幅增加,更主要的是,生产基地大多建在郊区,土地成本大,这些都阻碍了精武鸭脖的发展。

  精武人家的童明俊介绍,去年开始,该公司在黄陂武湖征地,计划投资一个亿建50亩的基地,至今还在办手续。

  “根没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几家精武鸭脖企业曾在多个场合提及,希望精武路拆迁后重建时,能恢复精武路鸭脖一条街。而根据当初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公示的土地储备规划要点,这里将崛起一个高档商住区。

  往事

  “精武第一”之争从暗斗到明争 恶性竞争曾致大半门店关门

  “我是武汉最早一个做鸭脖的。”汤光山对外总是这样说。“九九鸭脖王”汤光山对精武鸭脖的贡献,虽然没有多少异议,但在2002年前后,对于“精武第一家”的称号,精武路上的鸭脖经营户争得不可开交。

  因为鸭脖生意火爆,当这条数百米长的小巷密密麻麻开出40多家鸭脖店时,“精武第一”之争已从暗斗变成明争。附近居民杨先生说,精武路解放大道一端的汉口精武、精武人家、王松林精武等三家,迅速成为精武路鸭脖大户。“几家店挨着,几个老板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但很少见他们见面时打招呼聊天。”新华工商所所长刘世平回忆,2001年精武路生意火了,大家关系也僵了,彼此间相互揭短、拆台。

  竞争激烈了,生意不好做了,有的店子开始动心思进便宜原料、进水货调料甚至化学品卤鸭脖,变味的鸭脖破坏了整个行业。2007年9月,相关部门突查精武路以及附近的14家鸭脖店发现,4家的鸭脖亚硝酸盐或山梨酸含量超标。

  此外,价格战也打响了。2001年前,精武鸭脖一直是5元/根,但2001年底,出现了4元/根、10元/3根的价格混战。

  恶性竞争,导致鸭脖质量不稳定,精武形象受损,经营者利润急剧下降,大半门店不得不关门歇业。2003年,精武路上只有18家店在正常经营。2007年,在工商等部门力促下,鸭脖协会成立,精武路各鸭脖店握手言和,统一商标、规范生产、质量标准、行业标准等相继解决。

责编 wl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