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晚报记者陪雅安孩子过“六一” 捎去礼物为孩子圆梦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5-29 05:40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 记者万勤 姚笑)一个月过去了,灾区的孩子能够安心上学吗?他们生活还有困难吗?昨天,带着武汉千万市民的嘱托和牵挂,本报记者与市青基会工作人员奔赴四川雅安,在天全县武汉抗震希望教室(新华乡第二中心学校),跟百余名孩子一起过“六一”节。

  在“4.20”地震中,天全县新华乡第二中心小学一座三层综合教学楼墙壁震裂,一栋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成为危房,126名学生无处上课。

  千里之外的武汉市民,得知情况后,纷纷向该校捐款援建板房学校。15万元善款汇往天全县,5座板房学校迅速建成。首个武汉抗震希望教室已经在雅安地震重灾区天全县新华二小落成。这也是武汉爱心捐助灾区第一个建成项目。

  为了让灾区孩子愉快度过震后第一个儿童节,本报再度推出“童心有爱,情系雅安”灾区儿童心愿认领活动,为孩子征集一份节日礼物,帮助他们圆梦。

  昨天,本报记者与市青基会工作人员一起,带着孩子们节日的礼物,走进了武汉抗震希望教室。校长彭怀林激动地说:感谢武汉爱心人士全力资助,学生能够迅速恢复上课。感谢你们专程从千里之外的武汉来给学生们圆梦。

  利用学生们课间休息,爱心人士向126位小学生发放“梦想”,献给学生们的“六一”礼物,每位学生获得一个崭新的书包。

  雅安地震后,本报联合团市委、市青基会、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发起救灾助学劝募行动。汉口银行、东湖高新区30个中小学、常青花园社区、硚口区地税局、汉口铁中、百步亭社区及社会爱心人士,积极为灾区捐款,截至目前,已经筹集善款185万余元。

  昨天,本报记者还随同市青基会工作人员,在地震灾区对即将援建的项目进行了考察,将在征得捐助人的意见后,进行对口援助,将每一份爱心,都落到每位地震灾区的每个孩子身上。

  【现场】

  “希望妈妈不再那么辛苦”

  静静地坐在武汉抗震希望教室前,12岁的李凤忽闪着美丽清澈的大眼睛。

  她非常有礼貌,非要请记者坐在唯一的一张椅子上,然后站在那里,向本报记者说出她的梦想:希望自己的眼疾快快地好起来,希望妈妈不再那么辛苦,一切困难都会过去。

  李凤是今年才从成都转到新华二小6年级学生,家住在四川省天全县新华乡河下村,是个单亲家庭,34岁的妈妈带着她四处打工。

  今年,李凤患了一种罕见的眼疾:眼球突出症,在华西医院确诊后,因为没钱治病,妈妈只得带她回了天全县,边读书边利用中草药治疗眼疾。

  没想到一回来就遇到了这场地震,而且天全县新华乡还是重灾区。李凤还记得4月20日那天早晨8点02分,地震来了 ,她跑了出去,但房子震裂了一条大缝,住是不能再住了,她和妈妈每天住在帐篷里。

  李凤的眼睛有着山里女孩子特有的纯净,但有着一丝忧郁,这让记者有些担心会不会是受地震影响。见此,她笑了,指着左眼让记者仔细看,左眼确实与右眼不大一样 ,有些不对称。

  懂事的她,倒不是担心她的眼疾,而是她的妈妈,李凤说,地震来了,房子重建,但妈妈为了多赚钱给她治病,已经三次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是手被机器绞伤,手指被绞下了一块肉”。似乎是因为心疼的缘故,李凤的美丽的眼睛死劲闭了一下,但还是瞬间坚强地扬起头。

  老师介绍,李凤每天要吃中药,再加上看病费用,一个月需要2000-3000元,目前已经花了几万元。由于地震震裂了房子,李凤的妈妈不能出去打工了 ,现在只能用不多的积蓄维持生活,村里的许多乡亲都已经开始维修翻修住房,但她们家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治疗她的眼疾。

  “地震它震不垮我的梦想”

  12岁的高月宇额头上有个小疤,是他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时摔的。4月20日8点02分,地震来的那天,他在床上睡着了,突然就觉得房子摇晃起来,砖和瓦直往下掉,他受过防地震训练,第一感觉就是地震来了,他利用瞬间的功夫看了一下房间,爷爷奶奶和妈妈都在外面干农活,他一个人飞快地跑了出去。

  月宇是新华二小六年级学习最刻苦的学生之一,还是班长。他的梦想很大 :今后希望上清华大学,他的梦想也很小,希望看一本《鲁宾逊漂流记》。可能是从小父亲就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妈妈患有严重的甲亢,而爷爷奶奶都 78岁了,小小年纪的他过早担负起一个男子汉的责任,高月宇有着与城里人不一样的成熟。

  高月宇住在天全县新华乡银屏村二组,他很喜欢书,尤其是名著,他很想有本《鲁宾逊漂流记》,想看完四大名著,但他住在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再加上还要帮助妈妈和爷爷奶奶干农活,出去买本书不容易。他说他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天全县城,家中也没有电脑,只是有机会到表哥家去的时候,他才可以蹭一下他家的电脑。

  地震毁了他的房子,毁了他的校园,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月宇强大的梦想:“我要好好读书,我想上清华大学”。

  “我可以背新书包上学了”

  新华乡第二中心学校百分之五十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5年级学生高洪蛟父母长年在浙江省宁波市打工。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地震发生那一刻他刚好上完厕所。

  他飞快跑出房子,家里的墙壁裂了很宽的缝隙。他非常想念爸爸妈妈,特别是遇到地震时,好想有爸爸妈妈的保护。

  这次“六一”前夕能够进入板房学校上课,并获捐新书包,非常高兴。表示要好好读书,感恩爱心人士。他是学习委员,品学兼优,曾获天全县三好学生称号。

  高敏是一位腼腆的女孩,家住河下村。地震发生时,妈妈在田地劳动。她没有起床,被地震震醒,抱着一个枕头跑到室外。正在种地的奶奶扔下锄头跑回家,看见孙女平安,紧紧搂着孙女抱头痛哭。

  “要是爸爸在家就好了,他会保护我的。”震后第二天爸爸赶回家,现在家里修建房屋。

  高敏的书包用了两年,早已旧了。这次获捐新书包,她高兴地说“我可以背新书包上学了。”

  记者万勤 姚笑

  【记者手记】

  熊猫咪咪,明天的早餐在这里

  四川雅安芦山“4.20”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我们一路西行,赶往熊猫的家乡——雅安。

  雅安市标志性建筑钟楼的时间,定格在地震最后的瞬间:8点04分。而钟楼下的青衣江边,一对对情侣挽手走过千百年的榕树,时尚的小伙子,伴着乐曲跳着欢快的街舞……这是历经过7.0级地震的雅安吗?这是在两天前,再次遭遇过4.2级地震的灾区吗?

  昨晨,沿着崎岖山路前往雅安天全县新华乡第二中心学校,地震的印迹这才显现出来,零星可见落下的飞石未及时搬开,路面的裂缝不时颠起车轮;山上,熊猫的“口粮”竹子,也被飞石敲打得七零八落。

  尽管如此,一个车窗玻璃贴着喜字的车队停在村头,几位中年妇女怀抱生活用品边走边笑,新郎的亲友向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发放喜糖。

  沿途最常见的景象,就是家家户户,尚未完工的新屋,以及距离不远处的,家家户户用来预防地震的蓝色帐篷。

  当我们问起熊猫的“口粮”时,工作人员纠正我们说,你们见到的竹子不是熊猫吃的,他们的“口粮”还在那里,没有受影响。一首耳熟能详的歌突然响起: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咪咪呀咪咪请你相信,明天的早餐在这里。 记者姚笑 万勤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