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江城首个立体化围墙亮相 田园清新风引行人合影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6-27 08:57 来源:
【字体:

武昌长城汇工程工地围墙种满花草。 本报记者 傅坚 通讯员 赵四雄 谢沛霖 摄

武昌长城汇工程工地围墙种满花草。 本报记者 傅坚 通讯员 赵四雄 谢沛霖 摄

(长江商报)近日,在武昌中北路与姚家岭路交会处,武昌区长城汇工程318米工地外墙上,绽放着无数花朵,攀爬植物嫩绿的枝叶重重叠叠,攀在墙上,在闹市筑起一道立体绿化带。武汉市城管委介绍,这是武汉首个立体化、多层次围墙。

  长城汇工程建筑物占地8171平米,由住宅楼、写字楼、酒店及2-4层裙楼组成,均设3层地下室,建成后将成为洪山广场又一大商业建筑综合体。

  318米围墙 一道街头风景

  昨日记者来到武昌区长城汇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堵高大的围墙,墙上种植着一排排绿色植物。围墙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分围墙摒弃以往施工现场单调的蓝白围挡,采用全封闭式条形彩钢板,横竖间隔搭配,高约2.5米,乳白色色调展示着不一样的田园小清新之风。而上半部分则是用文化墙形式,高约10米,具有很好的隔音、隔尘功能。

  记者现场看到,很多过往行人都在此以围墙为背景拍照合影留念。如果不是特意仔细查看,也许很多人不会发现,绿墙背后是一个在建工地,一排排脚手架和临时工房就在墙后,靠得近才隐约听见隆隆的机器声。

  记者了解到,这堵绿墙由工程承建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筹备建造,包裹住整个工地,约318米长。对这样的绿墙,附近居民和走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环境好了,灰尘少了,走在旁边,看着绿意,感受着清凉。

  武昌区城管局表示,中北路为商务区,武昌长城汇项目通过绿化让死板的围墙有了生机,立体化设计,美化了道路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以前我们对于施工工地外围的围墙围挡的印象大多是灰土粉壁,一点也不美观,这段时间,这面围墙立体绿化后,成为街景,不少市民赞不绝口。”

  围墙可循环利用

  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项目书记尹建军介绍,围墙可循环利用,采用一种可拆卸式围挡,用轻钢结构的板材,装配形成工地围墙,“工程完工后,可拆走用于其他工地,简单快捷又环保,比砖砌的成本更低。”

  “选择种植植物品种都有讲究,经过严格筛选,会下垂的、娇嫩的不能种。”尹建军还表示,待工程结束,很多植物将被送回绿化公司,重新回到苗圃,循环利用。而作为施工方,今后,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还将在其他建设项目上推广这样的生态墙,扮美工地。

  不仅在白天美化环境,围墙还安装了照明设施,在晚上为路人照明。因在主干道旁边,人流量大,尹建军介绍,围墙上特地安装了多个射灯,在晚上开启柔和灯光,保障过往行人和车辆通行安全。

  本报记者 崔晶晶 通讯员 尹建军 谢沛霖 叶火生 胡虹 殷莉红

  ■观察

  “武汉围墙美化将驶入立体化时代”

  在建筑领域工作了30多年,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项目总工楼松良笑称,他是武汉围墙变迁的见证人,也有幸成为武汉首个立体围墙的建造者之一。

  楼松良回忆,上世纪70年代的围墙,用竹篱笆一围就行。90年代用砖头,红砖、灰砖都有。90年代末期,建委要求围墙统一2.5米高,画上简单的色彩画,讲究一点的用琉璃瓦压个顶。2000年后,工地围墙逐渐丰富多彩起来,钢结构拉框,彩色喷绘画。文字也耐人寻味,多为项目定位和企业形象“点睛”。“一些工地根据项目进展把围墙变成特殊的‘宣传册’,企业CI形象、景观、品质、节能、物业……不断刷新。”楼松良回忆。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管理要求日益精细化,武汉围墙美化从平面化驶入立体化时代是大趋势。楼松良自豪地说,“我们这面围墙是武汉首个立体化围墙,率先试水,不光展示企业形象与实力,更美化了城市,成了一道街景,每天在围墙旁合影留念的路人就有大几十人。”

  本报记者 崔晶晶 通讯员 赵四雄 马义奎 叶火生 胡虹 殷莉红

  ■声音

  我们是城市建设者,也是城市美化者

  “建筑工地给城市带来了沙尘、噪声,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外,还应为城市文明做一些贡献。”中建三局一公司中南公司项目经理朱江表示,“文明施工,建设立体围墙,我们是城市建设者也是城市美化者。”

  在武汉生活多年,朱江感慨武汉形象的提升,并称,绿化工地围墙,美化了工地的门面,展示出企业环保理念,还能从细节着手改善城市品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工地星罗棋布,武汉市容管理也从减少尘土、噪音污染提升到防止视觉污染。朱江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仅不能让工地产生视觉污染,还应给工地“穿衣打扮”,变成视觉享受。“围墙打扮起来,可以令人赏心悦目。”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