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寺山上养猪 天天都像开动物运动会
记者 汤华明
从黄陂城关往东走约13公里,到王家河左拐上山就是一大片长满森林的小山岗,这个散养着2000多头二代"野猪"的山岭就叫太阳寺,黄陂木兰天龙生态养殖公司就在这片山林中。负责人夏冯涛介绍说,这里所养殖的二代野猪,全是清一色的黑色野猪杂交品种,他们从出生到长成都在野生环境里。每年向省内外提供2000头成猪和3000只猪仔。与别的养殖场不同的是,这里的养猪很像养羊,或天天在开动物趣味运动会。
散养的野猪没有圈 四季都在山林中
还没进养殖场,老远就看到大片的松树林的草丛中,黑压压的野猪群。昨天下午,市区被邀请来的10位市民,经过养殖场大门口的消毒室密闭消毒5分钟后,被允许来到森林中,茂密的草丛中,到处是散养的野猪群在草丛中拱食。这时,正是饲养员给猪群加餐零食的时候,饲养员背着一袋子玉米爬到山腰处,闻讯的猪群们从四面八方奔跑过来抢食,参观的市民看到,这些2-300斤的大猪爬高坡、过沟坎的速度,甚至超过了一般的狗。饲养员小冯说,他们三餐的主食为当地生长的青草、红薯、南瓜、玉米、还有粗饲料花生藤、红薯藤等。散养的猪没有固定的猪圈,生长期的18个月都在山林的草丛中。一年四季,猪群每天爬山下坡,所以只长瘦肉。
300亩水塘的莲藕和螺蚌 是野猪的副食基地
太阳寺的山岭下,是几口毗邻的水塘,有的水塘里栽种了莲藕、荸荠、菱角等植物,有的水塘的水下生长着螺蛳、河蚌等,饲养员小冯说,这是定期让猪群食用的补品,夏天到来,让猪群下到就浅水处捞食这些水产品,养殖场的30多员工还要去外面去捞回河蚌、螺蛳,投放在水中,然后领着猪群到处捞食。
秋冬季节,放干水塘里的水,让他们拱食莲藕和菱角,杂交野猪的生活特性与普通猪不一样,除了散养的生活环境外,绝对不能喂养工业饲料,所有的食品都是谷物、薯类和藤梗类庄稼芥梗。在吃干零食后,猪会感觉饥渴,它们自己会找到山泉池,顶开水龙头饮水。
100多亩黄泥池供野猪夏秋季天天泥浴
参观的市民问饲养员小张,怎么每个猪的身上都是一层层厚厚的泥巴?小张指着一片黄泥池介绍说,杂家的野猪夏秋季节特别喜欢泥浴,每天泡泡泥巴澡,有益于除掉猪身上的寄生虫,而且,猪在泥浴时不断在黄泥池中翻滚,防止炎热中暑生病,这几处黄泥池,是养殖场特别设施,黄泥巴不能长期用,过段时间都要换新的黄泥,因为混有猪粪、猪尿的脏泥巴,对猪群健康不利。30多个饲养员每天都跟猪群在一起,领着他们遍山吃草,一会上坡、一会下坡、就像再开动物运动会。还要隔开一些好斗的猪,防止他们撕咬打斗受伤。
市民都感慨地说,没想到太阳寺养的生态野猪,会有这么多的讲究。
太阳寺的“野猪”生下来就很特别
黄陂木兰天龙养殖公司负责人夏冯涛说,从2010建场起,所养殖的杂交野猪都是在场内繁殖的二代杂交野猪,野种猪全是从河南新县和咸宁崇阳引进的,种猪为第一代纯野猪,杂交出来的第二代猪仔,背部都是像麋鹿养的条条斑纹,长到2个月就变成通身黑色,尖尖的嘴巴,浓密的鬃毛。猪仔期是黄褐色,长大后通身黑色,是其显著特点。其繁殖场周围几乎闻不到猪粪的臭味。车间里的环境设施有如人生活的环境,每年繁殖猪仔的量超过3000多只,刚出生的猪仔还有保育员日夜护理,到一定时间后才散养到山林中。
据悉,散养的杂交野猪,生长速度比一般的生猪缓慢得多,一般生猪仅仅半年多一点或8个月,最多一年就可长成出栏,但二代杂交野猪一般需要生长18个月才能出栏。所以它们在市场的售价也高一些。价格虽高,但在这样野生环境里散养的杂交猪品种猪,省内外消费者自然少不了。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