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7000孩子报名“小升初”择校 家长凌晨5时排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7-09 05:38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昨日,我市约7000名学生参加“小升初”择校报名。据统计,今年我市有6.57万名小学毕业生“小升初”。这意味着,平均每9名小学毕业生中就有1人报名择校。

  有家长凌晨5时排队“抢占先机”

  昨日早晨近7时,已有十多名家长在武汉二中广雅中学门口等待。“我凌晨5时多就来了。”一位陈姓爷爷说,“我是专门来给孙子报名的。儿子和媳妇都要上班,嘱咐我早点来排队。”

  该校“小升初”择校报名从上午8时开始。因为人数众多,有的家长遂拿出纸和笔自制号码牌。每名到场的家长先拿号,再去排队。

  武汉一初慧泉中学门口也有不少凌晨5时就赶来的家长。“往年设5个报名台,来报名的家长排长龙,队伍从前进四路排到前进二路,有数百米长”。今年,该校早做准备,两个校门同时打开,设9个报名台,18名教师早晨7时全部到位接待家长。“7时30分至8时,报名最集中,每个队伍约有20名家长”。

  昨日,位于汉阳区的武汉第三寄宿中学设了5个报名台。上午8时许,每个报名台前都站满了家长。其中一个队伍蜿蜒约30米,排到了隔壁教室。家长王先生“铁了心”不让儿子去对口学校。他说:“昨天,我已经回绝了儿子对口的中学。即使武汉第三寄宿中学上不了,以儿子的成绩,去市二十三中也是没问题的。”

  “每年都有家长凌晨来排队。”武汉一初慧泉中学校长蔡旺森说,“虽然学校一再向家长解释,学生最终能否被录取与报名顺序没有任何关系,但还是有不少家长坚定地认为‘报名抢得早,被电脑派位录取的可能性就大’。”

  跨区报名只为孩子能上好学校

  昨日,记者在武昌区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看到,不少家长拿着孩子的档案袋行色匆匆地在各个报名台前穿梭。

  家长许女士先是在报名台前咨询,咨询完后又出去打电话,来来回回几趟,电话内容都是关于孩子择校的问题。她说:“对口的中学不太适合我的孩子。就算在这儿摇不上号,我们还是要为孩子选择其他学校。”

  一位家住洪山区的家长在报名台前着急地咨询。由于是跨区报名,手续有些麻烦,对口的中学不愿意放走优秀生源,其孩子的学籍转不出来,目前还在协调中。这位家长说:“为了孩子的教育,舍近求远报名,再麻烦也值得。”

  近九成孩子培优攒奖状和证书

  记者看到,择校报名的孩子们的奖状、证书格外吸引眼球。每每有家长掏出“有分量”的奥赛奖状、证书时,都会引来其他家长羡慕的眼神。在一所民办学校内,负责接待的教师遇到这类学生,便会建议家长找学校领导面谈,将其作为该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

  记者在现场随机询问发现,近九成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培优,各种竞赛几乎“逢赛必考”,“就为了多攒几个奖状和证书”。家长刘女士说:“我的女儿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培优,周末基本都耗在培优班里。女儿班上同学都在培优,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一名戴着眼镜的男孩说:“我培优就是为了获奖,‘奥赛月’里一连赶了6场考试。”

  择校让家长孩子

  感觉更累了

  家长呼声>>>

  “我原来觉得让孩子上一所一般的学校也可以,不想跟风。可真到‘小升初’的时候,想到孩子以后的高考和就业,我还是决定咬牙来试试。”昨日,在一所“公参民”初中择校报名现场,家长黄先生无奈地说:“‘小升初’不考试,说要给学生减负。实际上,孩子和家长都‘压力山大’,感觉更累了。”

  黄先生说,现在的家长都想让孩子上“好初中”,继而进入“好高中”、“好大学”。“‘小升初’取消考试,简历的作用就被放大了。这等于变相鼓励各类奥赛,孩子要忙着考证书、上培优班,家长则要忙着拉关系”。

  昨日,在武昌区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一家长已为孩子报完名,仍忧心忡忡地说:“这所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哪个家长不想把孩子送进来?我们现在就等着摇号,没摇上号再另想办法吧。”

  一些家长认为,不如恢复统一考试,显得“小升初”更加简单、公平。

责编:DH

一周热门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