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公共自行车恢复运转 武汉模式有望向全国推广
本报7月1日对“青山公共自行车停摆”的追踪报道。
(长江商报)
本报大力推动,龙骑公司与青山城管签署合作协议
“谢谢你们的报道,你们的报道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昨日,龙骑天际(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骑公司”)总经理杨伟川致电本报表示感谢,“我刚跟青山区城管局签署了资源互换合作协议,我们正快速恢复运营,此前全部停摆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目前已恢复运营近60个,有15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营”。
本报连续多天独家跟踪报道的青山公共自行车停摆一事,昨日得到圆满解决。
青山公共自行车已有1500辆
杨伟川透露,与以往的口头承诺不同,这次双方签署了纸质的正式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分清了双方责、权、利的同时,对公共自行车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市民的满意度、站点、车辆运营的情况也设定了相应的要求。”他说,协议中明确给出的资源包括6块广告牌和60万补助资金,这意味着,在本报的连续跟踪报道并引起各界关注后,龙骑天际公司享受到与其他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同等的广告位资源待遇。
对杨伟川而言,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恢复运营,并实现自我造血,“有了这些资源,自我造血没有问题。”按现有的站点及车身广告年收益为50—60万元,出租站亭40—50万元,区政府每年补助60万元,大部分费用即可解决,剩余费用,武汉市城管委的大型广告牌到位,则可完全解决。
杨伟川说,暴雨导致部分电脑主机、电子车桩受损,目前正在抢修,至此已投入1500台公共自行车,开通近60个站点的借还车服务。
“武汉模式”已在全国百余处试点
就在青山公共自行车恢复运营的同时,昨日,记者还从武汉鑫飞达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鑫飞达公司”)处获悉,由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被称作“武汉模式”,有望在全国推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推广或试点的城市和地区达100余个。
鑫飞达董事长刘纯啟透露,目前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武汉模式”,已与各界专家基本确定项目开题报告,接下来将对该推广模式进行调研,包括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内涵、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国外经验借鉴等内容。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改变了政府大包大揽做公益的传统做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本报记者 常燕
■ 相关新闻
鑫飞达本月底有望浅海挂牌
目前,在武汉从事公共自行车项目的鑫飞达公司,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四板”挂牌的运营公共自行车的民营企业。
“本月底,我们有望在深圳浅海股权交易市场正式挂牌。”昨日,鑫飞达公司董事长刘纯啟透露,他们在做好民生工程的同时,推出一个低碳环保绿色的新兴产业,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壮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做好民生工程提供更好的基础,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业内人士表示,民生项目运营公司要打破依靠广告资源获得收入的单一方式,实现多渠道造血,才能在做好民生工程的同时,围绕主业开发关联产业,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才能实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常燕
我刚跟青山区城管局签署了资源互换合作协议,我们正快速恢复运营,此前全部停摆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目前已恢复运营近60个,有15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营。
——龙骑天际(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川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