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公交开通半年冷热不均 最冷清线路沿途无乘客
昨日,乘客正在排队上微循环公交339路。本报记者 原丽阳 通讯员 骆酉捷 摄
(长江商报 记者 徐靓丽 通讯员 陈璟)截至昨日,武汉市微循环公交已开通半年,全市已经拥有311、312、315、316、317、318、319、320(内、外环)、324、325、331、333、336、339、340等16条微循环公交线路,线网遍布金银湖、硚口、南湖、汉阳、东湖高新等多个居民片区,既有专为社区服务的线路,也有专为高校、企业乘客出行服务的线路。
记者从武汉公交部门获悉,所有线路中最受欢迎的是金银湖区域的339路,硚口的311路、金银湖区域的318路、百步亭区域的319路等多数线路也受到沿线乘客肯定,也有少数线路乘客不多,尚在培育客流。
武汉市公交集团表示,今年既定目标开通25条微循环线路不变,目前车辆尚未到位,近期暂时不会大规模新开微循环线路。今后轨道交通出行将会成为市内长线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而连接社区和轨道线将会更多的依赖微循环公交线路,公交部门也正在探索微循环线路运营的经验教训,希望为今后开辟更多微循环线路“做足功课”。
■ 探访
最冷清线路沿途无乘客上下车
近一周来,记者探访了多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虽然各条线路上座率依然“冷热不均”,不过大部分乘客都觉得微循环公交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早上8时许,记者在金银谭地铁站看到,无论是339路还是318路,只要一到站,就有大量乘客上、下车,顺驰泊林、黄金海岸、恋湖家园、汀香水榭等金银湖多个社区的居民都表示,搭乘339路再转乘地铁,或者到常青花园公交枢纽站转乘其他公交,是他们出行的不二选择,但苦恼的是早晚高峰“车太挤”。339路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该线路单日的最高客流达到了7000人次。
同样是早上,9时30分前后记者搭乘高新二路开往未来科技城的333路时,沿途几乎没有乘客上下车,不过记者也发现,沿途行经的区域属于正在开发的区域,大型楼盘、社区正在建设中,在未来科技城工作的一些乘客表示,他们出行一般有单位班车或者干脆直接开车。这条线路可以说是所有微循环公交线路里面最冷清的一条。
■ 经验
随时根据客流变化调整车辆
武汉公交二公司工作人员表示,339线路最开始配车只有5台,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客流监控,他们发现早晚两个客流高峰乘客非常多。针对这一特点,通过增加车台配置和调整发车车距,339线路先后增加7台车,并更换两台载客量更大的空调车(7.7米公交,可载客50人,较6.6米车多载客15人左右),同时在高峰时间将原7分钟车距调整为4分钟,以满足沿线乘客出行。
而客流比较冷清的312路沿线居民则表示,该线路与常规公交712路的部分站点重合度比较高。相比之下,712路既有空调、发车间隔也比较短,同时开班早于312、收班晚于312,因此沿线大部分乘客依然更青睐712。
■ 展望
南湖、琴台大道沿线盼开微循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微循环公交盼望最为迫切的区域有两大特点,一是目前常规公交不方便的区域,另一个则是希望能够与轨道线对接的区域。
“320路在南湖里面转来转去,如果能跟地铁二号线一个站点对接,就好了。”南湖区域居民表示,南湖出口不多,虽然各个小区至少也有一两条公交线路,但大多数线路要兼顾多个小区,在南湖里面“七弯八绕”,如果有一条微循环线路能够对接到轨道二号线,出行就能享受轨道过江的便捷了。
而汉阳琴台大道国信新城、碧水晴天社区的居民们则希望通过微循环公交线路,解决他们想到武昌,得先搭乘公交车过月湖桥到汉口、再转车的出行方式。
记者从武汉公交管理部门获悉,南湖与地铁二号线对接的微循环公交,他们正在研究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对于琴台大道沿线居民的乘车苦恼,他们表示因该处有一定特殊性,会想办法解决。
由于微循环公交大多是进入社区,因此所需车辆比较小,多为6.6米长或7.7米长的车,目前后续车辆尚未到位,因此近期不会大规模新开线路,不过今年计划新开25条微循环线路不会变,车辆到位后会尽快根据市民诉求开辟线路;同时,也需要相应区域给线路留出停车、调度的场所。
责编:娄琦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