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记者暗访三镇近20家银行 保险员工穿银行制服卖银保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7-27 06:25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 见习记者 林敏)2010年11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2011年3月,保监会、银监会又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再次强调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当初就是为了解决银行网点部分销售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防止由于片面追求短期收益而引发销售误导,损害客户利益。”业内人士表示,整治规定出台后银保市场确实规范了许多。

    近日,记者暗访三镇近20家银行网点发现,保险公司人员驻点银行售卖保险的约占七成,违规驻点现象又有所抬头。

    保险员工挂上银行胸牌

    22日下午,记者来到一家银行钟家村支行,一入大厅,便有人询问需办理什么业务。记者表明想购买银保产品后,从服务台走出一位短发女性,身着与银行职员相似的服装,挂着“建行电子银行”的胸牌。她将记者引到大厅后面的一个房间,关上门后,开始向记者推销产品。

    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为银行员工时,她明确表示自己是保险公司的员工。“保险公司员工不是不能在银行驻点吗?”这位保险公司员工笑着反问:“那为什么武广可以卖别的牌子衣服?”她进一步解释,“这就是招商引资,是银行跟保险公司的合作。”

    22日上午,建设大道上一家银行支行,向记者介绍银保产品的竟是招商证券的陈姓员工。她表示自己不是银行的,“我是招商证券驻点在这里的,来了两三年,也融入了这里”。其胸牌挂的是“大堂经理”。

    在丁字桥的一家银行网点,农银人寿的员工也挂着“大堂经理”胸牌推销着保险。当记者问他为何能佩戴银行“大堂经理”胸牌时,他解释“因为长期都在这里,所以就戴着了。”

    武珞路上一家银行百瑞景支行,也有太平洋保险的员工在此驻点。

    驻点在汉阳一家国有银行的李姓男士在记者询问时,称自己是太平人寿员工。当记者提出在银行驻点卖保险是否违规时,他转身背对记者整理资料。

    记者再次追问,他仍一言不发。而记者再问及产品情况时,他立马转过身来向记者介绍起来。

    总是“正好有一款产品适合你”

    记者每走进一家银行咨询银保,推销人员都会询问倾向于何种类型产品。当记者告知个人信息和需求后,几乎每次都会“非常幸运”地被告知,“正好有一款产品适合,就好像是为你量身订制的。”

    记者在不同银行网点介绍了自己不同的需求倾向,推销员竟推荐了同一款产品—生命红上红C款两全保险(分红型)。

    一周前,在一家银行武珞支行,记者表示想要收益较高的保险,万姓“大堂经理”告诉记者,该款产品“收益率第一,分红可达6个点。”

    23日上午,在某银行中南支行,记者表示想要保障型的产品时,该行的吴姓客户经理推荐的也是同款产品,并表示该产品保本、保底, “大家都在买,你跟着买就是了。那么多人难道会错?连合同都不用看。”

    但记者问及是否还有别的产品可供选择时,推销人员回复,“目前只有这一款。”

    收益:可以说,不能写

    在建设大道一家银行支行,一位陈姓女士向记者推销农银人寿的农银旺旺财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时说,“收益率可达到5.98%,这还只是固定收益,还有分红。”当问到是否会在合同中标注收益率时,她表示“不会出现在合同中。”记者不解:不会写在合同中又如何能说收益是5.98%?,她表示 “反正就是这个点。”

    在丁字桥,农银人寿的推销人员则对此解释,5.98%是去年包括分红的总收益,以后不好说,“但应该跟这个差不多”。

    暗访中,多数营销员都表示收益可以达某个点数,但“收益不确定”、“不会写在合同里,就算录音也没用。”

    在中南路某银行驻点的保险人员拿出一张红利通知单强调其收益时,记者发现通知单上的时间是2010年。

    昨日,湖北省保险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欢迎媒体与保险消费者对此现象进行监督。协会将加强与湖北省银行业协会的合作,加强对市场的巡查力度。一旦查实此类现象,将依公约进行处理。”

(责编:王海)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