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400亿治水资金9成来自社会 过半资金用于水网建设
(长江商报)武汉两江交汇、百湖密布,但因多年治污不力,反倒成了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最大软肋”。记者从武汉市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中获悉,武汉市4年内拟投406亿元打造碧水工程。记者了解到,9成治水资金都将依靠社会资金,生态水网建设投入最大。
武汉市主要河流11条,监测湖泊70个,按国家、省级“创模”要求,水质达标率必须达到100%。但去年该市有3条河流水质不达标,70个湖泊中有37个不达标。
武汉市计划投入406.87亿元打造“碧水工程”,将进行11个项目的工程建设。投入的406.87亿元中,政府筹集38亿元,社会资金368.87亿元。其中,去年投资34.6亿元,今年和明年投资208.13亿元,2015年投资164.14亿元。这其中,9成治水资金都将依靠社会资金。
据了解,武汉市环保局表示,各企业可自行建立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排污和保障环境安全的各个环节。通过BOT(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BT(非政府资金来建设好后再移交)、TOT(政府将建设好的项目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等模式,加入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
217亿元构建生态水网
碧水工程中,投入最大的是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计划投资217亿元,对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河流湖泊的生态水网进行构建。
投140亿消除劣五类水黑臭
在湖泊水质改善方面,武汉市将投资140亿元,对知音湖、月湖、青菱湖等23个水质改善型湖泊的水质提升。
关停11个水厂水源地排污口
武汉市拟投入38亿元,对城镇饮用水源地进行综合整治,将用于水源保护区的保护,重点解决中心城区11个自来水厂水源地的市政排污口。
责编:朱德华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